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 > 论“肺为水之上源”在临床中的意义

论“肺为水之上源”在临床中的意义

日期:2023-09-30 02:00


紫苑,苦辛而温,止咳化痰,人人知是肺经药,而《本草通元》云:“小便不通及尿血者,服一两立效”(按:此本《千金方》“治妇人小便卒不得出者,紫苑为末,井华水服三钱即通”“小便血者,服五撮,立止”。)这就足以说明肺与水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这还可以说,紫苑苦辛温润,能宣通窒塞,疏导血分,本身就治血尿,未必与肺有关系。而《张氏医通》云:“若寸脉独大,小便点滴而下者,此金燥不能生水,气化不及州都,生脉散去五味子,易大剂紫苑,可一服而愈。”既然“寸脉独大”,这就无可辩驳地说明,这一效果是与肺有密切关系的。

临床治小便不利或癃闭,有用独参汤少加陈皮的;有用五苓散加人参的;有用大剂量黄芪少加甘草的。参、芪都是益肺气的药物,足以说明肺气与小便是有密切关系的。除此以外,余又有一治疗肺痈的医案,更可以证实中医“肺为水之上源”的论述,现记述于下。

1938年,在原籍(牟平县)星石泊村任小学教员,农民常雨水,年约50岁,求诊。病人已卧床数日,胸部隐隐作痛,咳吐脓样稠痰,痰中带血,腥臭难闻,脉象洪数,肺痈症状,已很明显。余系初搞临床,只会搬用成方,便照抄《济生》桔梗汤(桔梗、贝母、当归、瓜蒌子、 枳壳、薏苡仁、桑白皮、防己各30克,甘草节、杏仁、百合各15克,黄耆45克——《重订严氏济生方》)。汪讱庵《汤头歌诀》云:“桔梗汤中用防己,…..”当时想,防己是利水药物,对于肺痈并无重要意义,便将全方抄上,只删去防己一味。病人服药后,一夜之间,几次大吐脓血,势甚凶猛,几至吐满一小陶罐。一切症状,顿觉轻松,但却周身上下,全部浮肿起来,好象风水一般。这实出我意料之外。因仔细推想,古人制方,每味药在配伍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方的防己,不但因其辛寒可以散肺家经络之壅滞,更重要的是利水下行,能预防肺痈溃后之水湿停留。第二剂仍将防己加入,一剂即浮肿全消,症状继续好转。后以清养平补的方剂,续服收功。

Ref:李克绍.“肺为水之上源”的临床体会[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01):47.

 


为水之上源”是先贤对肺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概括。《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说明人体正常水液须藉肺气之宣发肃降,始能“水津四布,五经并行。”何梦瑶说:“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气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益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亦是说津液输布必赖肺气之宣降才能完成。饮入的水液,由胃、小肠经脾的吸收转输作用上输到肺,其清中之清者,经肺气的宣发,心脉的载运,以润养肌腠、皮毛等各个组织器官。除一部分变为汗液排出外,其余仍还流于心脉之中。清中之浊者,通过肺气的肃降下降于肾,经肾阳的蒸化,其浊中之浊者,即注入膀胱成为尿液而排出体外。其浊中之清者,复化气上升于肺而散布周身。水液在从肺下降和从肾上升的过程中,有肺气的宣降、肾阳的蒸化、脾的转输作用,而三焦是水液升降的道路。所谓通调水道,是指肺对水液代谢的这种推动、调节的作用。由于肺居上而膀胱居下,藉三焦而相互连系共司行水之机,所以先贤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肺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气的宣降与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则会直接影响水液的代谢输布与排泄。现举数例说明之。

①如果外邪侵袭,肺气郁闭,不能输布水液于全身,反流溢于肌肤而发为水肿,如风水越婢汤症。

②如肺失肃降,水道通调不利,累及下焦可出现小便不通。治宜下病上取,以提壶揭盖法,如取嚏而探吐以开启肺气,日久酿热者予清肺饮酌加通利小便之品。

③肺气壅阻不宣,致大便燥结,乃津液不下,大肠失却濡润所致,只从大肠施治亦难见效,可采用瓜篓桂枝汤加减以开里(肺)通表(大肠)。

④风寒外袭,肺气失宣,卫阳被郁,可见无汗之证,治宜荆防败毒散,宣肺祛风散寒。

⑤肺失治节,肃降无权,津液不布聚而为痰、为饮,发为咳喘,如小青龙汤证

⑥湿热之邪侵袭上焦,影响肺的功能,可使湿热之邪留恋不解。“惟以三仁汤轻宣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吴瑭)

Ref:章永红.试论肺为水之上源及其临床意义[J].山东中医杂志,1988(06):10-11.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