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揭秘民国时期伪造谭晶书画险些诈骗故宫博物院的团伙

揭秘民国时期伪造谭晶书画险些诈骗故宫博物院的团伙

日期:2023-09-29 21:26

“谭晶制作”,显然不止以上这些。据国家文物局谢辰生先生介绍,1949年以后,谭晶仿照赵元的《晴川送客图》轴,收藏家想卖给故宫博物院,里面有字画拿眼的人写的给张恒一张纸条,要求他在鉴定过程中不要说话。 《晴川送客图》原作最初来自张恒的收藏。他知道这是谭晶抄袭的。作为国家文物局文物司的领导,张恒怎么能不发声呢?他这样做了,所以假货没有进入紫禁城。后来,张衡原来收藏的真迹进入了故宫。

?谭景祥(1911-1991)
  1947年端午节前夕,当时上海收藏界的领军人物谭景祥找到了著名的造假者唐安,请他制作一件其藏有元代赵孟俯《双松平远图》临摹本。两人一拍即合,谭晶就提供了场地——位于上海七七路(现岳阳路)175弄的地方。二号旧式花园洋房以唐安为首,组织了徐昭、郑祝友、胡静、王超群等一批上海最优秀的造假者,开始了最近代史上著名的书画仿冒活动。 。 (注1)







谭景(1911-1991),字和安(和安),字欧宅。祖籍广东开平。其祖先是清代广州著名的十三商之一,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其祖父定居上海,在上海汉口路小花园附近开设谭同兴建筑厂。他经营生意数十年,成为上海的百万富翁。
  谭静的父亲是家中的老三,人称谭老三。早年留学英国,是民国著名外交家王宠惠的同学。 1912年1月,王宠惠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外交部长时,谭晶的父亲曾任外交部主任,英年早逝。谭晶的母亲唐佩淑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唐培树的弟弟,谭静的叔叔,是著名茶商唐继善,经营世界三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他还是上海联华电影公司的大股东,并与著名电影女演员阮玲玉结婚。母亲唐佩淑十分重视儿子谭晶的教育,聘请岭南诗人、近代岭南六大名家之一潘飞升(1858-1934)为导师,教导谭晶。诗歌。
  谭晶193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1939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贸易系。回国后历任华业信托公司、华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信托银行董事总经理。 1948年,被任命为香港中华企业家协会董事。
           谭晶出生于一个世代富商之家。他什么都听过、都听过,这培养了他出色的业务能力。商场里的尔虞我诈,他早就熟悉了。 1939年留学回国,长期从事金融、房地产工作。他的生意非常成功,成为上海商界的后起之秀,直到1949年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1939年到1949年,在这短短的10年间,谭晶从一个年轻的商人成长为一个大师上海收藏家。他与庞来臣、吴湖帆、张衡等知名收藏家齐名。许多历史杰作。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收藏家为了谋生,开始不断运送货物;第二,谭晶生意顺心,家财万贯;三是得到现代收藏界泰斗张衡先生的大力帮助,张衡先生目光长远,受张衡的影响,谭晶的收藏也以宋元书画为主。
 张衡(1914-1963),字从玉,别号希怡,浙江南浔人。清朝道光年间,张氏家族是中国首富。张衡是著名收藏家张石铭的孙子。他从小就受到它的影响。再加上祖父的亲自指导,他小小年纪就已经小有名气。 1934年,张衡20岁时,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鉴定委员会委员。
 张衡收藏的字画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拥有不少国宝级文物。例如,他最负盛名的藏品有唐代张旋的《唐后行从图》卷(绢本设色)、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卷(绢本设色),以及大量元代作品。人们的画作。张悬是盛唐时期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其是工人、仕女画。她经常画宫廷宴会题材的画。 《唐后行从图》是皇后宫廷生活的写照。周昉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画人物“衣着朴素,色彩柔和”,题材多表现贵族阶级的生活。 《戏婴图》据说是清末皇宫里出来的。张衡花了很多钱从北京买来的,非常珍惜。
 张衡16岁时,也就是1930年,继承了200万银元的家产,是当时有名的富家公子。他不仅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且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赌博。很多朋友都证实,张恒曾经一夜间失去了上海这个大世界。张恒做生意时,大多选择房地产、银行等大宗交易。然而,他不是生意人,总是赔钱。结果,他的财产崩溃了,他不得不卖掉他的画作。
       谭晶和张恒都是在上海长大的富家公子。他们年轻时就认识,成年后关系更加深厚。张衡缺钱的时候,经常向谭晶借钱。谈静自然很高兴,但条件是要用张衡收藏的古画作抵押。当张衡未能付款时,张衡收藏的名画只好归谭晶所有。王继谦回忆说,“不幸的是,他(张恒)有一个坏习惯,他喜欢赌博,他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一夜之间输掉了著名的上海大世界,他的一些房产也被丢掉了。损失了,其中一些是因为银行交易不理想,他不得不赔钱。他的著名收藏字画也被抵押给了谭晶。 (杨开林《王季迁读画笔记》编,中华书局第一版,北京,2010年12月)谭晶和张恒的友谊好到可以“强行夺走”。比如张衡收藏的袁彦会《钟馗出猎图》卷,在张衡日记中就记载为被谭晶“强行拿走”。后来《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记载:“谭晶是于儿时的好友,与我相伴已久。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和昔日的友谊,却被强行夺走了……”
”三代富于收藏的张衡就这样开始走向没落。大收藏家庞来臣(1864-1949)此时已经老去,吴湖帆也露出了无力的神色,谭晶成了上海的新老板。他甚至嚣张地说:“现在徐斋(庞来臣饰)落伍了,丛宇(张衡饰)无能为力,上海的宋元字画谁能与我为敌呢?”谭晶收藏的宋、元、明初名家书画作品有:宋代赵宇《泸南平夷图》、南宋赵子谷《水仙图》、元赵孟俯《双松平远图》他《赵氏一门合札》、赵远《晴川送客图》、倪瓒《虞山林壑图》、柯九思《上京宫词》、明初夏昌《竹泉春雨图》、谢进《自书杂诗》、明杨一清《自书诗》等
在张恒的指导下,谭晶购买了柳公权《神策将军碑》、米芾《向太后挽词》、马远《踏歌行》、柯九思的《上京宫词》、夏忠照《竹泉春雨图》、黄山山谷《伏波神祠诗卷》、沈周《移竹图》以及其他杰作。
至此,谭晶已成为上海收藏界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谭晶的造假者和他的团伙成员
收藏家一直有几种类型。一类是真正热爱艺术、视收藏如生命的人,比如清朝的高士奇(1645-1704),就连皇帝也敢用赝品来支付他要的藏品。更自私的是明末的吴宏宇。当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他命令他的子孙焚烧并埋葬他的收藏品。第二种也有真爱,但人不厌其烦,一旦无法生存,就会毫不犹豫地卖掉自己的收藏,张恒就是这样;第三类是巨器舍利,目的是为了盈利,用今天的话来说,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盈利。
       谭晶一般属于第三类收藏家。他的眼力从来没有得到鉴赏家的称赞,他的收藏都是为了利益。例如:
1、著名收藏家张树伟(1768-1848)曾收藏过一件明代“建文”款笔架。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后来被谭景所得。以收藏明清瓷器闻名的仇焱想要得到它,但谭静以稀有物品为由不肯放走。事实上,这是一个价格问题。随后,邱彦之拿出了缺少“建文”标志的明代各年瓷器,最终成交。
2.他收藏东西时,常常趁人之危,拼命讨价还价,不为人世间着想。 ”有一次谭景托庞来臣(名虚斋)购买赵孟俯画的《三竹》画卷。当时庞虚斋急于套现,被讨价还价。虚斋高谈辈出,而且更年长五十多岁,平素为谭晶所仰慕,此时谭晶却仗着自己的才华(金钱)和狂妄,不顾道德。 (《海上收藏世家》,郑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