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电影 > 美国的经典战争电影

美国的经典战争电影

日期:2023-09-25 17:39

① 美国有哪些经典的战争片

谢邀!

② 美国排名前十电影战争片有什么

10、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电影,改编自英国密码分析师阿兰图灵的传记,讲述了二战期间,破译德国密码,扭转战局的故事,由莫腾·泰杜姆执导,于201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是美国十大经典战争电影之一。

9、刺杀本拉登

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刺杀本拉登是战争片中少有的反恐题材,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美国海豹突击队潜入巴基斯坦追捕本拉登的故事,是美国十大经典战争电影之一。

③ 十大美国必看战争片

十大美国必看战争片分别是《辛德勒的名单》、《孤独的幸存者》、《拯救大兵瑞恩》、《特洛伊》、《血战钢锯岭》、《黑鹰坠落》、《决战中途岛》、《拆弹部队》、《敦刻尔克》、《珍珠港》。

④ 推荐几部现代美国战争大片

1、黑鹰坠落

影片忠实还原了1993年索马里战事。 1993年,一组受过专业训练近百人的美军突击队,在非洲执行一项人道救援任务时,因误判情报,两架黑鹰直升机被敌军击落迫降至索马里,秘密任务衍生成战争事件。

2、兵临城下

狙击手的典型片子,神枪手的典型故事。表面看似是两个狙击手的较量,实则是人性的较量,胜利的获得来之不易。

⑤ 美国十大战争电影必看排行榜

美国十大战争电影必看排行榜:

1、战马 (2011)

⑥ 美国有哪些反映战争题材的优秀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钢琴师》、《兵临城下》、《U-571》、《风语者》,哈哈还有《珍珠港》

⑦ 美国历史著名战争电影

1.美国有哪些经典的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

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四个在前线参战的儿子死了三个,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下落不明。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枪林弹雨下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生死未卜的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这是一部“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也是一曲对和平与生命的礼赞。

《西线无战事》

保罗和同学们在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被派往西线参战,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保罗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死。就在这一天,前线司令部上司在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对战争的猛烈抨击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被赞誉为所有反战影片的“圣经”。

《野战排》

年轻的大学生泰勒赴越南服役,被编入到一个步兵分队。第一次上前线时,战友的牺牲使他惊恐万状。但野战排里两位本是好友的战士因意见不同反目成仇,其中一位竟然在战斗中乘机杀死了对方。泰勒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争的唯一理由,其实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活下去。

影片虽以越战为背景,但却着意刻画了兄弟、战友之间的残杀,真实描绘了战争的疯狂与混乱,以至于让人丧失理智,反省意味极其深刻。

《现代启示录》

曾有过辉煌历史的科茨上校脱离了美军,在越南境内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王国,推行着野蛮、血腥、非人的残暴统治。美军上尉威拉德奉命去寻找科茨,他几乎横穿了整个越南战场,亲眼目睹了种种暴行、杀戮及死亡的场景。在不断的杀戮中,威拉德也几近疯狂。

该片被赞誉为在所有战争片中主题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影片的精髓在于刻画了本原状态下人性中的黑暗。

《巴顿将军》

1943年,英美盟军在北非遭到了德军的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惨败,随之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局重振士气,美国军方派出了年逾五旬的乔治·巴顿。

影片以二战为背景,传神地描绘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乔治·巴顿将军在二战期间的非凡经历。

2.哪些二战的电影好看,推荐一下 还有像生化危机那类的

当仁不让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啦! 其次是德国在8几年拍的《斯大林格勒》(注意不是苏联拍的那部啊!这部是从士兵的角度描写这次战役的。)

然后就是《兵临城下》,狙击手之间的对决也是比较精彩的 《兵临城下》法国 导演:让·雅克·阿诺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 裘德·洛 瑞切尔·薇兹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描述了苏德大战背景下,两位狙击手的单独较量。尽管江湖味道浓重,但导演让-雅克-阿诺并没把影片简单地变成两位宗师不识人间烟火的华山论剑,相反,群像对抗的巷战戏 份安排得适时适量,不仅很好地衬托了两大高手过招,更营造出人群中的孤独感——一种独孤求败的情绪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大卖,为英伦帅哥裘德·洛彻底打开了北美市场,从此,他摆脱了《天才瑞普利》中的配角地位,开始稳步担纲男一号。如没有这部《兵临城下》,日后的《冷山》、《偷心》中,真不知妮可姐和大嘴茱会跟谁配戏。

瓦西里·泽索夫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10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

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兵临城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战 *** 毙敌400余名,是前苏联著名的狙击英雄。

和好莱坞的战争大片相比,这部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影片不遑多让,影片中,瓦西里和德军狙击手斗法的镜头让观众不由窒息,新兵们乘船渡河的场面扣人心弦,而苏联全线反攻的震撼场景,又使人欣赏到一道视觉盛宴。 《兵临城下》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000万美元,这其中德国资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拥有了反省德国历史的特别含义。

《珍珠港》就是那电脑特效漂亮,个人认为不如《虎!虎!虎!》来的真实。《虎!虎!虎!》和《中途岛》、《冲绳岛》都是经典的二战战争片 《铁翼蓝天》也不错啊!讲的是捷克被占领后飞行员来到英国做志愿飞行员的故事,比较感人的。

《帝国的毁灭》也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会改变你对希特勒的印象。 《钢琴家》《辛德勒名单》讲的都是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但后者更经典。

《钢琴家》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淫贼巨匠罗曼·波兰斯基根据维拉德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而成,同时,又在其中大量回顾了自身的童年经历——作为一名波兰的犹太人,在德占区内生不如死、暗无天日的生活。阴郁无望的氛围、深沉悲凉的心境,在波兰斯基凄厉决绝的镜头下,愈显狰狞。

纳粹令人发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艺术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紧牙关。最震撼的镜头既不是意念的钢琴演奏、也不是德国军官的良心发现;主人公听到脚步声远处的脚步声,急中生智扑倒在地,一队路德国兵嚣张地跑过,根本没在意他——镜头俯瞰:尸横遍野。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最经典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善于利用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

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

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

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 《辛德勒的名单》让全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桥》南斯拉夫, 最难忘 主演:瓦·济沃耶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

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

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影片是南斯拉夫经典二战影片,真实再现一场激烈的大桥争夺战、一次勇气与信仰的考验。

炮弹从头上掠过,大桥。

3.美国内战三部曲 电影

1、《我们曾是战士》该片改编自哈尔·摩尔与约瑟芬·盖洛威合著的回忆录《一个美国大兵亲历的越南战争》,讲述了1965年越战初期,美军入侵越南中部高地德浪河谷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即德浪河谷战役。

2、《葛底士堡》葛底士堡之战是整个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在此役的开始,南方部队统帅李将军意图北上,希望以此次战役来激发北方的和平意愿。

或者至少阻止北方联盟统一南方的企图。他率领75000南方将士北上,在葛底士堡附近正碰上北方联邦由梅德将军率领的97000士兵,双方就此展开一场恶战。

3、《众神与将军》该片根据杰夫·沙拉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几位传奇般的将军率领着各自的军队,为了自由和理想而英勇作战的故事。 (7)美国的经典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1、《我们曾是战士》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的战争片,由兰道尔·华莱士自编自导,梅尔·吉布森主演,于2002年3月1日在美国上映。

2、《葛底士堡》为一部战争、纪录片,由罗纳德·麦克斯韦尔导演,汤姆·贝伦杰、马丁·西恩、斯蒂芬·朗恩、杰夫·丹尼尔斯、理查德·乔丹主演。 3、《众神与将军》是由罗纳德·F·麦克斯维尔执导,杰夫·丹尼尔斯、罗伯特·杜瓦尔、斯蒂芬·朗、米拉·索维诺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03年2月10日在美国上映。

4.美国内战三部曲 电影

[战争、信仰与人性] 什么是战争?在《我们曾是战士》中,梅尔吉布森对她的小女儿说:"战争, 就是一帮人想要另一帮人的性命。

"但实际上,很多战争并不是完全只为了要对方 的命;或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那样极致。 然而,战争又确实是因为大家想要某种东西而引起的,不管是因为大家想要同 一样东西,还是因为想要不同的东西;如果都象真正的佛教思想一样,视万物为空 ,那就没什么战争可言了。

纵观人类战争史,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我们的战争已 经由争同一个东西,发展到了争着要不同的东西;由外在物质的冲突,变化到内在 信仰的冲突。比如说人类的祖先们可能由于争一头在野地里跑得正欢的野猪就发动 起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而二战以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意识形态、信仰 不同而引起的战争。

西方学者亨廷顿同志更是叫嚣:下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会发生 的话),很可能缘起于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比如说,最有可能起冲突的便是基督 教文明和 *** 教文明之间。 这里要顺便提醒各位的是,别以为亨廷顿的预言很快就要在中东变成现实。

至 少目前看来,信仰只在此次冲突中占很小的部分,可能的经济、政治利益还是最根 本的动机,算是处于从最外在的野猪到最内在的信仰核心的过渡层次战争。不过, 野猪也罢,信仰也罢,总要我们在乎才能因此打得起来。

在乎的东西就关系到利益 问题,就关系到人们怎么设定利益的问题,从而也就关系到人性。人性往往被战争 的残酷所凸显。

首先,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这本身就是反映人性的一个 最基本的因素。硬要将别人的据为己有,或者硬要为不同的信仰争个你死我活,这 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哀之一;其次,即使在利益问题上彼此不能达成共识的前提下 ,战争也并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最好办法,至少没有理由一定要牺牲人类自身的性 命。

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结果却要了人类自身的命,这种人性也是够讽刺的 。最后,在战争的过程中,双方士兵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说不定在正常情况下完 全可以成为好朋友、恋人什么的,但是一到战场上,你不杀对方,就很可能被对方 杀,所以你必须杀对方。

人人都试图保全生命,结果却是屠杀生命,这才是人性最 大的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人类因战争而可悲。

没有人敢说他不关注人性,因此战争最受人关注。人们越是想了解人性,越是 想阻止人性的悲哀,就越是研究战争。

因此,就有了汗牛充栋的战争著作和战争电 影。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一场影响了美国命运的战争:美国内战,俗称"南北战 争",以及一部电影史上第一次全景记录这场战争的电影及其续集。

[《葛底士堡》:内战风云录] 如果请教美国电影人士,问他们拍得最好的一部反映内战的影片,他们很可能 首先会说《光荣》,然后才提到《葛底士堡》(Getty *** urg)。但如果问美国历史学 家,反映内战最真实、最宏伟的一部影片,那他们绝对是首选《葛底士堡》。

如果 要评选唯一的内战史诗片,那入围的只可能是《葛底士堡》。该片以其全景式的历 史画面,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刻画,真实的战争场面,深刻的人性思考,当然,还 有它那4小时21分钟的长度,给人以异常震撼的感觉。

既然是全景式的战争史诗片,一些历史常识是必要的。葛底士堡一战是整个南 北战争的转折点。

在此役的开始,南方部队统帅李将军意图北上,希望以此次战役 来激发北方的和平意愿,或者至少阻止北方联盟统一南方的企图。他率领75000南 方将士北上,在葛底士堡附近正碰上北方联邦由梅德将军率领的97000士兵,双方 就此展开一场恶战。

这场战役正式从1863年7月1日开始,共持续了三天。这一战不仅是南北战争中 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北美大地上有史记载以来规模 最大的一场战斗。

在葛底士堡方圆不到25平方英里,人口不足2400人的小镇辖地, 集结了双方近172000士兵和634门大炮;总共约569吨火药被消耗在这三天的战斗中 ,当战斗结束后,残破的战场上还剩下超过5000匹战马的遗体。战斗中双方共伤亡 约51000人,其中北方联邦23000人,南方邦联约28000人。

尽管这场战斗只属于典 型的遭遇战,它既没有实质上结束整个南北战争,也没有达成双方的任何战争意图 ,但它仍然被历史学家们视为美国内战史上最伟大的战斗之一。葛底士堡一战之后 ,南方李将军的部队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极端疲惫,李将军本人从此也再 没动过主动北上出击的念头。

尽管之后内战还持续了两年,南方邦联也从未从此战 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同原著小说一样,电影并没有仅仅关注于战争的场面描写,而是更多地着墨于 人物的刻画。

尤以对李将军的塑造很是传神。尽管南北战争最后是李将军战败了, 但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他仍然是个大英雄,而且是最为人们乐道的一个人物,风头 甚至盖过后来北方联盟的常胜将军格兰特,这当中,也许有对他坚持自己理念和对 国家忠诚的一种同情吧。

饰演李将军的,是我们熟悉的老演员马丁·辛,他在《现 代启示录》中塑造的灵魂逐渐被战火吞没的军人形象乃银幕经典。在《葛底。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