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环保 > 错过|错季≠错过!这里不是旺季也值得一去!

错过|错季≠错过!这里不是旺季也值得一去!

日期:2023-09-25 05:50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提及旅行,人们常把一地与固定的时间「锁死」,而忽略了它在错季时的魅力。撕掉固有印象中的时间标签,才发现,这里原来很有趣。
珏山
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一对碧玉
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一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这里自然景观迷人,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这里人文内涵丰富,寺、观、殿构筑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等,古有“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

文章插图
▲珏山秋景
珏山的建筑依山势而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游历于珏山之中,无处不在的石刻碑碣,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诗篇。珏山脚下,丹河从这里流过,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呈现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仅如此,珏山在东汉时就被辟为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有“中国道教圣地”之称,自古就有“南武当、北珏山”的美誉,这里与武当山同奉真武帝君,文化渊源一脉相传、异曲同工。

文章插图
珏山
赏月胜地赏盛景
珏山被誉为“中国赏月名山”,“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

文章插图
▲珏山吐月
每年八月中秋之夜,一轮硕大的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将珏山周边的山、林、水、石泼泻得银光闪烁。而珏山双峰则被裹在轻纱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绝美的形胜,朦胧迷离,隐约天宫。这就是历代咏叹的晋城名胜“珏山吐月”,又谓“双峰捧月”。
为了使游客们更好地欣赏到“珏山吐月”,景区特意用五彩的霓虹灯将山上的一天门、二天门、龟山、长廊、金顶等景点装点得绚烂夺目,成为夜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珏山
青莲古寺青山藏
其实,“珏山吐月”的最佳观赏点并不在珏山之上,而在珏山对面的青莲寺款月亭内,珏山与青莲寺的结合,才能欣赏到完美的“珏山吐月”。现存有两处院落,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在上。

文章插图
▲珏山慈云阁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为北齐僧人慧远法师所建,位于珏山脚下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青莲寺正殿现存6尊唐代彩塑,其造型洗练,恬静淡雅,丰肌秀骨,是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殿今存彩塑12尊,为宋代塑像,殿内有唐、宋、金碑记各一通。寺内唐碑《硖石寺大隋慧远法师遗迹记》最为珍贵,碑首线刻弥勒讲经图,将唐代寺院全貌、山水、讲坛、佛殿刻于其上,为研究唐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新青莲寺为三进院落,寺内保存了多座宋代木构建筑,如藏经阁、释迦殿、罗汉殿、地藏殿等,虽然都经过了后代的重修,但木构件多数仍是宋代原物,保存了较多宋代的风格,整个上寺依山势而建,气势雄伟。寺内保存有宋代彩塑,其中释迦殿内4尊、地藏殿12尊、罗汉殿17尊。

文章插图
▲珏山冬景
此外,在古青莲寺东侧,有一处天然石壁,高20余米,刻“掷笔台”三个大字。相传,北齐僧人慧远法师于丹河之滨的硖石山腰创建寺庙,取名“硖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莲寺,在这里,慧远法师一边讲经说法,一边为《涅磐经》精心注疏,历经数年,《涅磐经》终于完成。为了证明自己注疏准确可靠,他决定求上天验证。慧远捧书持笔沿山径而上,当他来到这块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时,决定在此告天,于是攀上石顶,将笔对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磐经现已功毕,若疏义契理,笔当驻于空矣”,然后掷笔苍天。于是,后人就称此天然石壁为“掷笔台”。
游览提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