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 > 小米商业模式分析

小米商业模式分析

日期:2023-10-09 11:57

不久前,小米科技园正式落成。创始人雷军在微博晒出了自己的“新家”,并调侃道:“北漂,经过九年多的努力,终于买了房子。”

在很多人心目中,小米这一年过得非常艰难。无论是市场环境、组织架构还是企业文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2019年小米年会上,雷军曾坦言,小米“没有盲目乐观的空间”。

好在,经历了连续几个季度的营收下滑后,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暂时缓解了人们的一些担忧:集团总营收达438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运营营收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7.4%;调整后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22.4%。

但总体来看,小米仍处于自我调整和新旧增长点转换的阶段。接下来的路是否一帆风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小米经历了什么,又将走向何方?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小米遵循什么样的商业逻辑。

小米成立于2010年,2012年营收突破百亿,2018年上市时突破1700亿。

我画了一个销售收入曲线,你可以看到它的增长非常快,甚至连续多年以100%、200%的速度增长。

普通企业可能很难取得如此快的增长速度,而其产品也深入人心。

一开始很多人可能会说小米只是年轻人用的,但现在它的产品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高收入阶层。

那么,小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核心竞争优势

如果你看一下小米的资料,你会觉得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粉丝经济、参与度、网络营销、还有最近提到的物联网。

但如果选择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就得回到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需求

如果你能成功,你一定抓住了主要的市场需求。小米在这里抓住的核心需求是性价比

也就是说,所有小米产品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性价比。其口号之一是“感动人心、定价亲民”。

那为什么这是核心成功因素呢?

你见过中国现在的情况吗?

大量产品要么价格昂贵,要么质量差。优质产品往往价格昂贵,而廉价产品质量很差。中间层实际上是一个空白的、未被占领的市场。

比如小米的一款产品是插排板。你觉得插排有科技含量吗?科技含量太低了吧?

但在小米进入之前,中国插排市场的第一玩家是公牛,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

第二是谁?谁能告诉我第二个?谁也说不清,其他的只是杂乱的小品牌。

这个行业是中国众多行业的代表。

可以看到,小米所经营的每个行业都有这个特点。

传统的插线板打开后,接线非常杂乱,不太安全,也不美观。整个行业就是这样,大家都这样卖。

就像一潭死水,没有鲶鱼搅动这个行业。那么小米是做什么的呢?

小米的插排采用纯铜材质,是一个整体,布局非常简单。

消费者能感受到每一个部件、每一根连接线、甚至一颗螺丝和一个塑料垫都是如此精心考虑。

所以,小米重新定义了一个非常传统和普通的行业。

手机也是如此。小米进入手机市场的时候,要么是三星、苹果等非常好的手机,要么就是山寨机,中间缺乏性价比。

而经济的发展让大量的年轻人逐渐对高品质的产品产生需求。同时,他们不再一味追求名牌,而是注重品牌背后的含金量。

当时小米的手机配置基本可以和HTC、三星、Moto等一样,但都卖三四千元,而小米卖到千元以上,所以这个是其性价比定位。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维度思考,降维引人注目”。

就是思考升级一些曾经在传统行业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为什么它们可以升级?因为他是跳出这个行业来做这件事的。

大家都知道,小米的创始人本来就是顶尖工程师。后来,小米也开始做手机。如果它用这种精度来制造其他各种家用电器,它可以轻松改变这些行业。

小米有一句口号:硬件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就是刚才提到的性价比。它必须确保硬件是最便宜的。

硬件不赚钱,积累市场份额后用其他方式补贴如何?这是有道理的,但不完全是。为什么?

现在它的利润确实很薄,但还是有利可图的。

这也是小米高性价比商业模式背后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

大家都知道利润是怎么算的,价格减去成本,包括原材料、制造、研发、渠道。

价格低的话,想要维持利润就需要控制成本。那么我们来看看小米是如何降低成本的。

首先,小米的渠道是一个创新。它利用相对便宜的渠道,包括互联网、口碑营销等,来降低渠道价格。

此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单品、爆品集中做一款产品,这就需要一个杀手锏——价格。达到最低限度。

也就是说,它出来之后,成本比它高的人都活不下去。

比如,一个充电宝只要79元,但里面的电池可能比这个贵。

事实上,该产品最初因为79元的成本不平而略有亏损。

据说,在测试充电宝外壳时,供应商做了2万个样品,才最终选出了自己满意的一款。

后来因为量大,成为热门产品,利用规模经济来压低成本。

您可能有一个问题。如果成本这么低,那一定是因为它使用了不好的原材料或者不好的供应商。

相反,小米的原则是使用一流的供应商。

因为他们说一流的供应商其实是最便宜的。这也很有趣。

一流的供应商拥有最好的设计人才,所以它的设计是最优化的。它有最好的工厂,所以它的工厂的效率和良率都是最好的。

具有非常大的生产能力和吞吐量,因此其材料采购成本是最好的。

其中很多是上市公司,因此其财务融资成本是最低的。此外,小米还通过多种方式让供应商给出相对较低的价格。

因为一般的供应商其实很关心周期性的问题,就是他的供应有时可能会有波峰和波谷。他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波动,小米会帮助他稳定供应的波峰和波谷。 ,给他一个相对稳定的订单。

此外,小米与供应商不仅仅​​只看一项业务,而是在所有业务上都与之合作。也就是说,让供应商通过增加销量来增加总利润。

商业模式

我们再看一点,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它的利润率只有5%,太薄了,那它怎么赚钱呢?

他的利润来源不会是手机,因为手机利润很薄。

但是每个人都有了手机之后,你可能会用它去买一些其他的东西。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宿舍里,晚上关灯后想看书,可以拿一个小米移动电源,插上一个小灯和一个小风扇。

虽然这些配件卖得很便宜,可能每个19.9元,但它们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所以利润在50%以上。

这就是小米的小费业务。

所以小米的商业模式就是靠其他周边产品赚钱。

这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互联网阶段。它通过销售手机并向其提供软件和其他服务来赚钱。

当时的一些核心策略包括通过网络销售改变渠道、通过口碑营销降低营销成本等,这是第一阶段。

后来小米发现存在一些问题,2015-2016年左右销量陷入停滞,于是开始了新的布局。我称之为第二阶段——生态链阶段。这将在后面详细解释。

现在小米依靠新零售和国际化来支撑其发展。

当然,未来小米号称要做IOT,即物联网,就是做连接、做大数据,但这只是一个蓝图,还没有实现。主要还是在第二阶段。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三个阶段的策略。

1.互联网阶段

现阶段非常重要的是口碑营销

以前都是媒体轰炸,强迫你去听这些信息,但是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我们信息传播的效率,让它变得去中心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

口碑营销中有一个典型案例——《我们的150克青春》。这是他们发布小米手机青春版时的计划。

小米的几位创始人制作了一个以“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他们回到大学宿舍,开起了小玩笑。


例如:

当时,创始人黄江吉穿着一件印有adios的T恤,而不是adidas。林斌手里拿着一个《金瓶梅》,也是假的。它实际上是一个笔记本。

但这些产品很快就在网上走红,促使很多相关粉丝加入。这与他们的目标受众非常一致:18-35岁的理工科男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小米刚开始做MIUI操作系统的时候,团队里只有100个工程师,往往不够用,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动员群众一起来做呢?”

之后,他们吸引了很多来自各个论坛的成员来帮助他们寻找bug并提供各种意见。

小米的发展模式与传统IT公司不同。

传统开发是瀑布流

你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计划,然后再投入到开发中。开发完成后,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测试,然后调试并上线产品。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小米的精益开发模式缩短了开发节点,每一步都快速获取用户反馈,进而改进产品。他们的产品开发周期是一周,每周五发布新版本,下周二收集客户反馈,

这个反馈返回给工程师,工程师重新设计产品并在周五发布下一个版本,因此他们的用户参与度特别强,这不仅提高了客户忠诚度,还可以让他们雇用更少的员工,从而降低成本。成本。

小米在欧洲开业时,排起了长队。为什么?

因为很多海外版的小米手机也是在这些米粉的帮助下做出来的。

海外的粉丝也为小米的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2。生态链阶段

自2016年以来,很多人都在唱衰小米,说小米的模式已经走下坡路。你有没有想过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它的低谷为何出现?

小米正是抓住智能手机的潮流开始崛起的。当时大家普遍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手机,但到了2015年、2016年,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尤其是在大城市。

像VIVO、OPPO一样,他们的门店基本都在二三线城市,但小米对这个市场的接触还不够。再加上“坚持线上销售,没有线下门店”的误判,这就发生了销售瓶颈。

雷军和董明珠的赌注、马云和王健林的赌注大家都知道。虽然还没有到他们赌注的最后时刻,但我们已经基本看到了势头——线上不可能取代线下。 。

现在像美国的京东、阿里巴巴、亚马逊这样的公司都下线了,因为总有很大一部分是线上吃不到的。

这也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小米的团队和管理层需要一个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他们召开了几次内部会议,说“我们可以放慢速度吗?”,但风口来了,他们必须飞,但他们还没有掌握飞行,所以几大产品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消费者对售后服务不是很满意。

其实,雷军在这次危机之前的2013年就开始布局生态链了。

现在小米生态链产品多种多样,有牙刷、行李箱、毛巾……

这里面有一个想法,叫做循环逻辑。

最内层核心层是手机外设,最外层是智能硬件。外层是生活用品,他的投资顺序是由近到远。

一开始我投资的是核心圈。比较有名的是手链

它家的手链卖得很好。市场上有几千种类似的产品,他却卖99,这叫击穿。当你定下这个价格后,其他人就无法做到。

为什么只能卖到99元?

因为小米手环删除了所有不重要的功能,只提供最重要的功能,比如计步、心率、深度睡眠等基本功能。

一开始肯定会亏钱,但后来他立即发布了169元的升级版,开始赚钱。

小米分析美国市场发现,美国人一年使用14-15条毛巾,而中国人一年只使用2条毛巾。

十几块半的差价就是万亿的市场,于是我开始卖毛巾。

这个想法是从低频变为高频。最多一年就可以更换一部手机,即使人们节省一点,更换一部也需要几年的时间。这种消耗频率很低。

但小米其他产品高频度高。将低频和高频结合起来可以带动更多的销量。

生态链投资与管理

其实小米的生态链有点像企业创业,或者说企业投资、战略投资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有这样的战略投资部门。小米的生态链和这种投资有什么区别?

1。投资评估标准

传统投资非常注重财务回报。

因为小米的投资人是一群工程师,他们看的不是BP,而是产品和技术。

他们首先看到自己想做什么,然后找人去做。

判断原则是:

1)该领域只有一家领导者,其余都是非常分散的市场。他们称之为蚂蚁市场。蚂蚁市场以小蚂蚁为主。虽然有巨人,但也不是很大。

2)团队必须通过考验,需要产品专家,而不是业务人员,因为产品专家更关注如何做出好产品,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2。估值

投资金额和估值方法与普通风险投资不同。

小米会问,这款产品推向市场,做第一代版本需要多少钱?他需要多少资金就投入多少,持股比例通常为20%-30%。

小米第一家生态链企业是紫米。紫米现在只有100多人,但销售额却能达到20亿以上。

创始人张峰现任小米全供应链副总裁。他说他比小米更像小米。

来小米之前,张峰是南京英文达总经理。他曾经拜访过一家日本制造商,但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给他订单。

过了一会儿,日本厂商主动来找他,说他们在引用美国厂商时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报价50,但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支付这笔费用。于是他们来找他,看看他能做些什么。帮不上忙。

经过计算,张峰发现这款手机不可能低于50,但他还是咬牙说道,“我出49,如果你同意,我们就做。”其实49他也会赔钱的。

那他为什么还愿意这么做呢?

对于他来说,这就是健身房生意。这是什么意思?

去健身房锻炼时,你要给健身房钱,以换取锻炼的机会。

这个生意虽然不赚钱,但是可以用来培训团队,磨练生产线,所以这对他来说就是健身房生意。

他更关心效率而不是利润。高利润的业务很容易让团队失去理性,但低利润的业务却让他更加踏实。

因为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团队能够保持高度紧张,凡事都要做得完美,才能保证能赚钱。

那么为什么有些创业团队赚太多钱就很危险呢?因为你的团队很混乱,高利润会导致大量的裁员和浪费。在微利的生意中,你可以保持战斗力。这就是小米的精神。

3。生态链企业管理模式

小米的模式是投资+孵化,也就是说它不仅仅给你钱,更重要的是给你一些支持,比如小米的团队、品牌、用户群、供应链能力、信誉保证, ETC。 。

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小米是母舰,生态链企业是侦察机,打造强大机队。

最初,小米一步步引导生态链企业。现在生态链公司越来越多,小米该如何管理旗下200多家生态链公司呢?

他们的管理一般是矩阵管理。

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态链管理部门分为工业设计、用户研究、产品定义、供应链等不同职能,每个职能都会与每个生态链公司有一个连接点。

同时,管理团队成员也会专门领导某些公司。

这个模式叫“家庭生产保障”——我把这三个企业承包给你,那三个企业承包给他,每个人负责几个。

后来他们发现单独做还是有风险的,还会出现一些决策问题,于是他们改进为“集体制”,即一个团队负责几个公司,每个公司负责一个团队。公司会派驻两个人,一个叫产品经理,另一个叫公司负责人。

后来,随着生态链公司越来越多,已经无法进行细致的一对一管理,所以他们建立了谷仓学院,将这些人带过来进行培训,通过价值观影响他们。

通过这些方式,小米的生态链就像一列火车。

传统列车有一个机车,带着一节车厢向前行驶,而动车组则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生态链公司已经产生动力,小米也可以借鉴。

4。生态链产品策略

首先,小米生态链中的所有产品都与小米旗下的产品相同。原则是满足80%用户80%的需求

也就是说,他不做小众产品,他要做大众产品,这和他的爆款策略有关。

比如有一家生态链企业,技术雄厚,团队优秀。原本是想做一款智能炊具,可以通过遥控烹饪各种菜肴。

后来他们分析得出,用电饭锅做饭可能不是80%的中国人想要的。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煮好饭。

于是他们放弃了一切花哨的功能,专门做电饭锅。主要功能是把米煮好,因为这是大众市场。

选择基本上所有小米产品时都要考虑到这一点。

其次,小米重点解决工业级痛点

比如净水器最大的痛点就是更换滤芯和漏水。为什么会漏水?

这是因为传统的净水器是逐节组装的。整个行业都在这样做。没有厂商愿意颠覆这种状态。但小米却重新设计、开模具、反复匹配产品材料。并调试,最终实现颠覆业界解决方案的集成模块。

最后,小米将小众产品大众化。

很多人都用过扫地机器人。该产品有哪些常见问题?即使扫了半天,还是扫不干净。

有的扫地机器人里面还夹着一块抹布,号称可以拖地,但实际上根本不能拖地,因为拖地的时候,重心必须下压,才能把地板擦干净。但机器人重心靠前,拖地就没啥用了。 ,这些都是奇特的功能。

小米认为,扫地机器人看似很小众,但实际上是大众产品。因为扫地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需求,所以小米花大力气把清洁功能做得更好。

5。竹林生态

小米不仅孵化生态链企业,其生态链企业还孵化众多上下游企业。

例如,智米是小米孵化的空气净化器公司。沿着自己的供应链,智米还孵化了高效过滤材料公司、激光颗粒传感器公司、无刷直流电机公司。

原来的公司可能想建造一棵长得茂盛、坚强的大树。但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崩溃。

小米想做的是竹林生态:

首先,竹子长得很快。从竹笋长成竹子可能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时间。

其次,它的生长速度很快,但它的生命周期其实并不长,可能只有几年,这意味着它的更新速度很快,新竹会取代旧竹,它有一个自我代谢的过程。

什么是生态?

生态不应该是一个物种。

良好的生态不仅涉及食物链上下游的相互依存,而且涉及物种的相互补充和促进,或共生、共同繁荣。

当然,挑战仍然存在。

比如生态链公司和小米的关系就很微妙:

对小米的高度依赖或多或少会阻碍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而那些翅膀强大的企业将会脱离小米的生态系统。

随着生态链上企业数量的增加,保证整个生态的良好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动态平衡的过程。

未来布局

小米最初设计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线上销售的,所以成本可以这么低。现在下线了,如何保持原来的模式呢?

1。新零售

一个现象是,小米的每平方米零售额非常高,位于苹果和蒂芙尼之间。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里有数据的力量:小米会分析哪些产品是热门产品,然后如何匹配200多个产品。

小米店里的产品,高频和低频是相互搭配的,所以顾客来得比较频繁,来了之后,客均价格也很高,因为如果你买了这个,你很可能会买一些,高毛利和低毛利的结合,意味着他不是靠卖手机,而是靠周边产品来维持利润。

2。物联网

此外,其未来的轮廓是成为一家IOT(物联网)公司。

现在的小米不再是一家纯粹的手机公司。如果硬件设备真能如愿成为一个数据采集中心,那么你家中的扫地机器人、电饭锅、空调、净化器等都将你的生活一目了然。 。

小米最初是做硬件的,然后依靠硬件来卖互联网服务。未来可能会转型为大数据公司,成为精准渠道公司。

比如你可以用家里的电饭锅来收集你喜欢吃硬饭还是软饭、你什么时候喜欢做饭等等

这些数据它收集了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你家该买米了”,并给你推适合你的米。

但这部分做起来其实还是蛮有挑战的,能不能真正成立,就要看数据能不能落地,而小米现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还达不到能真正利用起来的程度。

3.国际市场

小米在中国手机的增长率是下降的,只有在海外是上升的,特别是在印度已经超越了三星。

其实它的海外战略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尝试去了几个国家都发现很难做开,印度怎么打开了市场呢?

主要是因为雇佣了当地人才,实现了本地化。

他们在印度的CEO Manu Jain在加入小米之前就是印度的互联网界名人。

再比如说印度语言种类很多,所以在拨电话号码的时候,号码目录很麻烦,小米就用一些可视化的方法,给他们做了调整。

这个背后,有天时、地利,也有人和,人太重要了。

雷军肯定大家都比较熟知,著名的中关村劳模,非常的勤奋。

但他做小米的时候已经不是为了钱,他就希望能在更大意义上成功一次。

他为了小米,搭建了一个创业梦之队:团队成员价值观吻合,能力互补,而且每个成员都是在各自领域里最杰出的。

雷军梳理了马云的成功经验以后,认为要成功有三点:

第一,一定要有巨大的需求,

第二,要有超级靠谱的人

第三,要有永远花不完的钱

现在小米把这三点都找到了,是否能够成功就要看落地执行了。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