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龙袍上为何绣着九条龙?

龙袍上为何绣着九条龙?

日期:2023-09-30 04:13

唐代大儒孔颖达在其著作《五经正义》中记录了龙袍上绣的九龙的由来:“九五年,阳气强如天,所以云和飞龙在天上,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一位有龙德的圣人,翱翔在天上。”

所以,龙和九五都指的是皇帝的至高地位。

皇帝是龙的化身,所以皇帝的衣服上都是在特制的龙袍上绣有龙的图案。一般大龙图案绣有九条龙。这九龙的位置各不相同。例如,胸前、背部、肩部各有四条龙。正面和背面各有两排龙和一条龙。龙绣在翻领上,只有打开外翻领才能看到。因此,龙袍的图形设计无论正面还是背面都像是五条龙。

正好寓意着九五爷的意思,这也是皇帝的衣服被称为龙袍的原因之一。另外,龙袍上除了绣有九条主龙外,龙袍上的云领、腰间、袖口等处还绣有比九条龙还要小的龙纹。而且,龙袍下的斜下摆镶有许多弯曲的线条,称为“水脚”,水脚上还绣有许多滚滚的白浪和高大的山石宝物,称为“水脚”。 “海水江端”蕴含着“福气无穷、山川长寿”的吉祥象征,也隐喻“江山一统”、“万世太平”的寓意。

总之,因为穿着龙袍之人的特殊身份,龙袍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皇帝被认为是龙的化身,而他的身体又是龙的身体,所以在他的衣服上绣龙以代表他的崇高地位和权威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历代中国皇帝的龙袍上不仅绣有龙纹,而且还绣有龙纹。还有其他纹理。

比如清朝乾隆皇帝的龙袍就非常出众。他的袍子上不仅绣有龙纹,还绣有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等吉祥图案。

龙袍上的彩云图案一定要绣,因为它代表吉祥,可以衬托其他图案。对了,七彩云纹在古代官服上也很常见。

至于他袍子上的红色蝙蝠图案,是红色的蝙蝠,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其读音与“鸿福”同音,意为鸿福遍天下。当然,乾隆皇帝龙袍的下摆上还少不了绣着滚滚的波浪和矗立在岩石上的“海水江崖”的水足。此水足寓意福、山、寿。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藏龙袍?被发现的后果是什么?

在古代,服装是等级的标志。比如我们知道,晋士是指官僚士绅,布依是指平民百姓。这就是原因。晋代的商人也因此只能穿一黑一白的鞋子。

唐朝武德时期,开始下令不得随意穿黄​​色,黄色袍服成为皇室的专属制服。此后历朝历代都沿袭为制度。别说穿龙袍了,就是穿黄衣也被认为是不忠,意图篡位(当然,其中很多是被政敌陷害的)。一旦被发现,将以叛国罪直接处决。

清朝有6大爵位。 “超一品”为何能穿龙袍?威力有多大?

首先,清朝有很多超一等的爵位。

太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侍郎国公。功臣爵位中的公、侯、叔三级,均高于一级。 (功臣爵位中的公、亲王、伯伯各分为三级,蒙古爵位和宗族爵位的规定相同)

超越一品的称号不只有六种。

其次,只有皇帝、皇后、皇帝、太后、后宫高级嫔妃、太子穿的“吉祥袍”才能称为龙袍。一般王公、王公大臣所穿的吉祥袍只能称为龙袍。名曰“蟒袍”。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龙袍”和“蟒袍”的区别在于谁穿的衣服,而不在于龙蟒有多少条,或者龙蟒手上有多少爪子。

比如,人们通常认为皇帝的龙袍有九条五爪龙,而太子只能有四爪龙。但从平南王尚可喜的画像上可以看出,他也有九条五爪“龙”。

比如第三代亲王裕光禄的画像中,也有九条典型的五爪“龙”。

所以诸如“皇帝有五爪,太子及以下有四爪”,“龙袍有五爪,蟒袍有四爪”之类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王者以上皆饰九龙蟒,龙手五爪。但只有皇帝或皇后穿的衣服才能称为龙袍;而只有王子穿的才能称为蟒袍。

此外,服装的颜色也是区分的一个标准。皇帝的袍子是明黄色的,太子的袍子是金黄色的,太子及以下的袍子是蓝色或蓝铜色的。如果老皇帝死了,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会自动降级,穿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服。

第三,在清代,龙蟒袍不仅是达官贵人或者高官才有资格穿着。下级官员也可以穿龙蟒图案的袍子。

清代蟒袍的规定详见《大清会典》。

①:王子王子,绣有九蟒五爪。

②:从贝勒到三品文武大夫、太子驸马、奉国将军、一级侍卫,皆有九蟒四爪。

③:文武四品、五品、六品官员,丰恩将军,郡王驸马及二级侍卫及以下,八蟒四爪。

④:文武军衔789,尚未入仕,五蟒四爪。

根据《大清会典》的描述可以看出,清朝的蟒蛇服不仅是上层阶级穿的,低级官员也有穿。只是蟒纹的数量和爪子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当然,高爵位、中级及以下爵位、无爵位的普通官员在日常着装上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清代官员胸前的“卜子”。高级爵位则有圆形布子,布子内绣有五爪蟒。中级的卜子为方形,卜子内绣有五爪蟒。那些没有爵位或地位低下的贵族爵位也有方绣,绣内的装饰按等级区分。 (如仙鹤、独角兽等)

从晚清辅国公载珍和顺城郡王那勒赫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清代的较高爵位都是圆斑。除了贴布内侧绣有蟒蛇图案外,袖子上也有蟒蛇图案。王及以上的蟒蛇有四条,贝勒、贝子的蟒蛇有两条。至于富国公,因为是中品爵位,所以呈方形,袖子上没有蟒纹。

注意,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穿着的官服,而不是上面解释的“吉祥服”。如果是“吉符”,辅公和太子都会有九条五爪蟒。

第四,清朝的爵位与权力无关。头衔高并不意味着权力大。

在清朝,享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爵、侯爵等爵位的人,社会地位确实很高。例如,皇帝清早起床时(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去开会),享有上一品称号的人可以与一品官员站在一起,比如三宫三阁学士、三少爷、太子三少等朝廷骨干。距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下面的将军、子爵、二品官员距离皇帝较远,几乎看不到皇帝的影子。

但是,社会地位高于实际权力是两回事。在清朝,爵位与官职无关。一个人是否有权力,取决于他是否有官职。

比如晚清的诸侯中,有多少位有权势的?袁世凯逼宫时,最有活力的就是载泽、铁良这些职位高但头衔低的人。大部分所谓的铁帽子王都冷眼旁观。由于他们都没有在朝廷担任正式职务,所以只有空太子的称号,无权参与政务。

同样,清朝中前期也是如此。诸侯除非获得官职,否则不能参与政治事务。他们的社会地位确实很高,院士见到他们一定要主动行礼。但威力确实没有那么大。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最大的官是一级。超一级从何而来?事实上它确实存在,也算是清朝的创举,只是想要获得这个地位实在是太难了。

清朝的爵位制度非常复杂。如果我笼统的讲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所以我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

其实很多人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职位和等级。许多人认为这些是相互联系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该职位代表您所做的工作。例如,如果你是司法部长,你将负责国家的司法工作;若为吏部尚书,则主管官职升迁。等级代表了你能享受到的待遇,比如你的工资是多少,可以坐什么样的轿子,可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

一般来说,朝廷会给每个职位定一个等级。您将根据您所担任的职位享受不同等级的待遇。比如在清朝,如果你是内阁学士,那你一定是货真价实的人。一级,如果只是一般的通报县,那么也只是七级而已。如果你晋升了,你的等级也会相应提高。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有些职位,皇帝因其地位重要而刻意加爵。比如清朝的总督,原本是二品官员,却管辖一个省的一切事务,是一个大领地的领导者。官员权力很大,所以皇帝会加上兵部尚书或者太子少保的头衔,这样督抚就可以享受一级的待遇,相当于升了半级,但实际上总督无权干涉兵部。工作。同样的道理,在清朝,原本属于二品的巡抚,往往会被冠以兵部尚书的头衔,从而将其地位提升到二品。

还有高层官员。虽然他们被免职,但他们享受的福利没有改变。例如,因年龄太大而被朝廷批准任职的大臣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朝廷往往仍会授予与上任前官衔相当的虚假头衔,从而使官方依然可以享受原来的福利。比如说,你是兵部尚书,今年七十多岁了,朝廷准许你入仕,那么即使你回乡养老,你仍然可以享受一等待遇,包括工资。

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来谈谈超级产品。从古至今,所有职位都有正一品的最高级别。无论是秦汉的三级官制,魏晋的九级中正制,还是隋唐的三省六府制。倒数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级别,但是向上数的时候,最高的永远是一等官。为了犒赏李世民,李渊设立了天策将军的职位,百官之上,但级别只是一等官。杨坚以亲戚的身份掌控朝政,并为自己设立了宰相的官职。宇文护以皇叔的身份掌握实权,为自己创造了大冢在的官职,但都没有超过正一品的上限。

然而,到了清朝,事情发生了变化。乾隆皇帝将一些人封为“特级”,顾名思义就是“超出真正品级”的意思。目的当然是鼓励官员为朝廷服务,但官员的职位与此无关,而是与他的头衔挂钩。也就是说,即使你是朝中的最高官员,但你的爵位等级不够高,你仍然无法达到超级级别。

很多人不知道并认为爵位只是分等级。其实它们也是分等级的。爵位有一级爵位、四级爵位,当然也有超级爵位。

清朝的爵位制度非常复杂。如果用脚本写出来,人们可能看不懂,所以我在这里会尽量让它变得简单。

清朝的爵位分为三个制度。一种是专门用来封赐皇室成员的,一种是专门用来封赐功臣的,一种是专门用来封赐蒙古贵族的。

先说说王室的称号吧。在这个制度中最高的是王子。清代称和硕亲王。 “和硕”是一方的意思。通常只有皇帝的兄弟或儿子才有资格,而且他们也必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比如大家熟悉的多尔衮就是睿亲王,雍正十三弟胤祥就是懿亲王。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授予外人。比如吴三桂,放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还封为太子。

太子下面是郡王。清代称多罗君王。 “朵洛”是赞美的意思。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儿子和兄弟才能获得,表现出色的侄子也有机会。

再往下,第三等是多罗贝勒,第四等是孤山贝子。这两个称号也是专门用来封爵皇室成员的,只有皇帝的近亲才能获得。不过,在这个层面上,贝勒、贝子大多继承了祖先的爵位,因为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实行了世袭爵位降级的做法。如果我是皇子,我的儿子就只能是郡王。孙子只能是贝勒。而且清朝还规定,爵位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其他儿子只能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爵位。

这和明朝有很大不同。明朝有一个儿子继承爵位,但没有被贬。其他儿子都被贬,继承了爵位。也就是说,明朝皇子死后,由一个儿子继承皇子爵位,其他儿子全部继承爵位。他的所有儿子都将获得王子头衔。于是,几百年来,朱元璋的子孙数以百万计,而且大多都有爵位。朝廷必须支付赡养费,这成为了沉重的负担。清朝就做得比较好,通过考试筛选出大部分人,通过考试的人都是根据父亲的爵位和考试成绩进行“考试”,所以授予的爵位不会太高,而且会基本上遗传给了下一代。它就这样消失了。

贝子下分四类​​:进八分侍奉恩真公的,进八分侍奉恩封公的,不进八分侍奉恩真公的,不入八分者,侍奉恩真公。排名第五至第八位。所谓“八点”由此而来。努尔哈赤时代,任命了八个人一起共事议政,所以战利品就分成了八份,分给了这八个人。后来逐渐演变为八种尊贵待遇,称为“八分”。享受这些好处的人被称为“八分公”,不享受这些好处的人被称为“非八分公”。清朝中后期,加入八分公的人可以参与政务。如果不加入八峰公,他们基本上就成了摆设。

以上八级贵族都是“超品”。再往下,镇国将军为一品,辅国将军为二品,奉国将军为三品,奉恩将军为四品。每个等级又分为一、二、三等,俸禄也有差别。

其次,我们来说说专门用来授予功臣的爵位。这个制度比较简单,有大家熟悉的公、侯、伯、子、南等名字,其次是轻骑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这个制度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低的恩奇威一年只能领到45两白银的俸禄,恐怕都不够吃饭。

当然,获得爵位并不容易,必须有军功。熟悉的是,他原本是三等轻车尉,后因功升为一等忠臣;曾国藩被授予一等义勇侯爵称号;左宗棠被授予一等柯景侯称号;李鸿章被授予一等苏一伯称号;而同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也是内阁学士,但因为没有军功,直到去世也没有获得什么军功。标题。李鸿章在朝中的地位比左宗棠高很多,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功高,所以他的爵位比李鸿章高。

在此制度中,公、侯、叔三级爵位为“特级”,其他为一级至七品。

最后说一下专门用来封印蒙古贵族的。这个制度和封王室的制度类似,只不过太子上面有一个“可汗”,然后还有太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然后还有各种太极、额妃一共十七级,其中辅佐国公以上的也都是“超品”。

职称与级别的关系不同于职务与级别的关系。只要你有这个称号,就一定有相应的等级,因为称号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制度,标志着你能享受的福利,而等级也是待遇的象征,两者殊途同归。如果一个人的头衔被取消了,那么他所享受的待遇也随之消失了。比如,有的家族传承了几代之后,却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经过不断减少头衔,他们终于成为了普通人。

获得超品骑士称号的人,可以享受很多特殊待遇,但这并不包括穿着“龙袍”。

清朝官员的穿着非常讲究。他们先穿内衣,然后在外面穿一件长袍。内层称为“滚布”,每层都不同;每个人的外衣都是一样的。 ,只是上面的补丁图案不同,这就是所谓的“补货服务”。

先说“枪法”。在中国传说中,有五个脚趾的龙被称为五爪金龙。如果有四个脚趾,就只能称为蟒蛇。如果“衮服”绣有龙,则称为龙袍;若绣有蟒蛇,则称为蟒袍。在明代,蟒袍是专门授予有功绩的官员的,所以如果一个官员被赐予一件蟒袍,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不过到了清朝,限制逐渐放宽,所有官员都可以佩戴,但朝廷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朝皇帝所穿的龙袍上绣有十二条龙。清代改为九龙。另外,龙袍还有一些特点,比如它的颜色必须是明黄色,上面写着“十二章图案是皇帝专用的,其他人严禁使用,否则就是大不敬之罪”。 .

太子的“宫袍”上绣有九龙,也有五爪,但颜色只能是金黄色。太子、太子也有九龙,但颜色只能低一点,有土黄色或深黄色。虽然他们“枪服”上的龙和龙袍上的龙没有太大区别,但龙是皇帝专用的,所以他们“枪服”上的刺绣只能称为“五爪蟒” ”,所以只能称为蟒袍。 。

贝勒、贝子,再往下,还有一品、二品、三品文武官员的“枪服”,只能绣四趾的“蟒蛇”,但数量还是九个。依次往下,文武四品、五品、六品及二级侍卫以下的官员减为八人,七品、八品、九品的官员减为八人。文武衔、野官,进一步减为五级。但他们的“枪服”颜色只能是蓝色或天蓝色,与黄色无关。

所以,除皇帝外,清朝官员所穿的“枪袍”上无论绣什么,都不能称为龙袍,而只能称为蟒袍。蟒袍是所有官员都可以穿的,只是蟒蛇的外观和数量有所不同。蟒袍一般内穿,外披袍。只有宫里的太监在外面才穿蟒袍,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宫里的太监穿着像龙袍的衣服,但实际上是蟒袍。 。

来说说外面穿的“修身衣”。拼布常服是清朝的官服。每个人的款式都是一样的,颜色都是蓝色或者天蓝色的,但是如果你是文官,拼布就会绣上鸟类,如果你是军官,拼布就会绣上动物。卜子一般呈方形,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皇帝就不一样了。他的拼布上有五个圆形补丁,上面绣着一条五爪金龙。其实这就是大家通常认为的“龙袍”。

由于补服体现了官员的等级,而不同爵位的补服也不同,所以在皇帝和官员之间,有一些补服夹在两者之间。你可以称它们为“龙补”。

太子拼布上有四个圆形补丁,上面绣着五爪金龙,而且四龙都是正龙,也就是龙头朝前。太子的补服和太子的差不多,只不过四组龙中只有两组正龙,另外两组都是走龙,显得地位稍低一些。郡王更下,四团皆是走龙。以上三种补品被称为“四团龙补品”。

再往下,贝勒的补丁上只有一个圆形的补丁,而且上面已经不能绣五爪金龙了,而是四爪巨蟒。再下一级的贝子和白乐差不多,只不过他从普通的蟒蛇变成了行走的蟒蛇。

对于真公、福公、公、侯、伯、公子、男爵等,虽然拼布制服上绣有四爪蟒,但拼布的两块补丁变成了正方形,就意味着地位低了。 。

所以,如果要说最接近龙袍的衣服,那就只有“四团龙衣”了。按照规定,只有皇子、太子或者郡王才有资格佩戴。其他比如贝勒、贝子虽然也是最高品质,但是贴布上的刺绣已经是四爪巨蟒了。至于公爵、公爵、侯爵等爵位,则与“龙拼凑”无关。

综上所述,虽然超阶称号代表着很高的地位,但对于能不能穿“龙袍”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你的身份。比如康熙后期,很多皇子,别说是皇子、郡王,连贝勒、贝子都不包括在内,但因为皇子的身份,不仅可以穿龙衣,而且标准也更高。比诸侯。所以,如果不是皇帝的直系血亲,基本上都是清朝的人。没有机会了。

不过,清朝的历史也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年羹尧在雍正继位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又为平定西北叛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雍正特意赐予他“龙补衣四团”以及与太子同等的待遇。又如,乾隆朝的傅恒因征伐大金川的功劳而被封为一等侯爵。按照规定,他只能穿两团正满坊副服,但乾隆特赐了四团龙副服。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清末,曾国藩、李鸿章手握大权,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却没有获得佩戴四团龙补品的殊荣。

综上所述,第一品阶只代表着很高的爵位,并不代表就可以佩戴“龙补服”。只有立下大功,讨皇帝欢心,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能够获得“四团龙补货服务”是非常难得的荣誉。而且,无论是头衔还是荣誉,是否能够穿上“补龙服”,都与权力无关,因为权力来自于行政职务。只有军机大臣、内阁学士、六大臣等实际职位有权力差异。 ,不然就算你是皇子、太子也不会有多大的权力。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