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津巴布韦遗址信息:谁建立了津巴布韦,它是如何结束的?

津巴布韦遗址信息:谁建立了津巴布韦,它是如何结束的?

日期:2023-10-04 03:20

津巴布韦是非洲古老的文化遗址。津巴布韦废墟中发现了什么?谁建造了津巴布韦?津巴布韦是怎么灭亡的?跟随小编一探究竟!

津巴布韦遗址信息介绍:

非洲著名的古代文物。位于津巴布韦东南部,马斯温戈以北24公里处。在当地班图语中,津巴布韦的意思是“石头房子”。古城遗址于1868年被发现。它规模巨大,包括一座城堡、厚厚的城墙、寺庙和许多住宅。建筑全部用石头砌成,平面不规则,墙壁用大石头砌成。古城附近发现了古代梯田和铁矿,包括箭头、斧子、锄头等铁制工具,还有金银首饰。

经过1929年和1958年的调查发掘,确定其建于11世纪至18世纪之间。可分为早期(11至15世纪)的莫诺莫帕塔期和后期(15至18世纪)的马姆勃期。曾作为和莫诺莫帕塔作为特鲁姆普茨维王国的首都繁荣了一段时间。津巴布韦已发现约150处这样的“石头城”遗址。

“蜿蜒的步道和过于复杂的防御工事是雅典卫城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它是我有幸看到的最神秘、最复杂的建筑结构。”探险家西奥多·贝特说,津巴布韦废墟中的卫城发出了这样的叹息。 在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省,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头城镇建筑群。 “津巴布韦”一词源自班图语,意思是“石头房子”或“受人尊敬的石头城市”。谁建造了如此巨大的石头城,何时建造,为何建造?

关于津巴布韦遗址奇迹的传说通过中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传播到了欧洲。然而,在阿拉伯人的传播中,津巴布韦却与所罗门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样,当欧洲人发现遗址时,就误认为这里就是所罗门王藏宝的地方。

津巴布韦遗址三面环山,一侧是镜面平坦的凯尔湖。整个遗址包括山顶的岩石、山脚的大石圈以及东边的一片废墟,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建筑群。据考证,这座石城建于公元600年左右,是古代马卡兰加王国的遗址。古城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依山而建。城墙高10米,厚5米,长240米。它是由花岗岩巨石制成的。内城依山坡山谷而建,呈椭圆形。城内有圆锥形的塔楼、寺庙、宫殿等,全部由石头建成,这些建筑的入口、走廊、平台都是用花岗岩巨石现场雕刻而成。

1871年,来这里探险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第一个向世人公开了这一奇迹。他说:“那是一大群石头建筑,全部没有屋顶,全部用灰色花岗岩石料建造而成,工艺精湛,有的石头还经过雕刻。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明显是欧洲的建筑风格。” ”。漠河进城查看一番,认为有证据表明石头城最初的建造者财力雄厚。他于1876年发表了关于津巴布韦的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地众多学者和探险家的兴趣,纷纷开始访问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遗址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防御工程、塔式建筑和排水系统。它占地一万多英亩,有三组建筑:第一组是一系列堡垒般的城墙,以其复杂的通道、石阶和走廊,这组建筑现在通常称为作为雅典卫城。城墙与一座大孤山结合在一起。随着岩石的起伏,花岗岩石块以精湛的工艺堆积起来,以其自然的流动融入到大孤山中。

站在卫城之巅,可以将整个津巴布韦遗址尽收眼底,可见当初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第二组是一个椭圆形花岗岩围墙,称为寺庙。城墙的东北、南、北三面各有出入口。墙高约6米,东墙高约9米,墙底宽约5米。该寺庙位于卫城下方的平地上,至今仍保存完好,充分展现了原建造者的艺术才华和建筑水平。寺内有一座雄伟的塔。第三组位于城墙和寺庙之间,包括许多小房子。

据原始记载,大津巴布韦城上曾有7座坚固的塔楼,但现在仅存4座。这四座塔的真正用途人们至今还不清楚。更令人费解的是寺庙内部的圆锥形塔。这座塔高20多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多年来,成群结队的考古学家和前来塔内寻找黄金宝藏和古物的人们想方设法进入塔内探索,但始终找不到入口。

圆锥塔不远处有一座祭祀塔。据说,在原始社会,这里是生育崇拜的场所。对于塔的作用,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瞭望台,有人认为它是宗教象征,有人认为它是粮仓模型,有人说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然而,这些意见缺乏足够的信息。据此,人们仍然不明白其真正的目的。

其实,人们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不仅是圆锥形塔,还有整个石头城的用途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这是一个失落帝国的皇帝的住所,有人说这是一个宗教场所,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人们开采和提炼黄金的地方。由于这些石砌建筑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所以这些说法只是人们的猜测和假设。 这个遗址是南部非洲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它的发现证明,南部非洲确实存在着较为先进的古代文明。

谁建造了津巴布韦?

有人认为津巴布韦遗址是公元前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建造的,也有人认为是阿拉伯人建造的,但更多人认为是非洲黑人建造的。据史料记载,津巴布韦这座破败城市中最后居住的族群因1830年左右的“祖鲁战争”期间的战争而全部被赶走。

后来声称拥有大津巴布韦的阿曼瓜人实际上并不居住在那里。马绍纳人的一个分支卡兰加人现在居住在这里。但他们仍然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屋里,他们的生活似乎与这些建筑无关。这个历史遗址的真正建造者似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镜里了。

津巴布韦历史发展简介: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早期青铜时代是迈锡尼文明的萌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希腊人的一个分支阿查扬人在迈锡尼建造了第一座城堡和宫殿。 。据《荷马史诗》记载,繁荣时期的迈锡尼以金银制品闻名,被誉为“盛产黄金”的城市。

现存的迈锡尼城堡平面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它位于查拉山和埃利亚斯山之间的山顶。城墙高8米,厚5米。它是用巨石依山而建。 。西北面有一座宏伟的大门,门楣上有一三角形石雕,描绘着两只无头但依然威武的狮子。这两尊狮子的对称雕刻明显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是欧洲最古老的雕刻艺术。迈锡尼城堡的正门因此也被称为“狮子门”。

1876年迈锡尼城门上的一对石狮再也无法保持安静。德国考古学家施利曼等人在该市发现的墓圈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人们仿佛看到了3000多年前的“黄金繁荣的迈锡尼城”。古希腊世界迈锡尼文明的重要遗址相继被发现,如梯林斯、皮罗斯、雅典等

M。 1952 年,文特里斯宣布他已经能够破译迈锡尼泥板,并确认它们是希腊文本。至此,现在的历史学界已经认识到,这段爱琴文明的历史就是希腊语民族的历史。人们亲眼目睹了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王宫遗址,面对令人惊叹的皇家宝藏,我们自然会问:如此辉煌的文明是如何被毁灭的?

位于迈锡尼城堡的入口处,除了防御功能外,城门还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门楣上方的石狮子矗立在巨柱两侧,时刻守护着女神。 由于可靠的文字资料太少,而线状泥板和《荷马史诗》提供的信息又过于简单,所以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所以很多学者一致表示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它。

在津巴布韦的废墟中发现了什么?

最初,施利曼家族在这里发现了五座坟墓,后来希腊考古学会派出了第六座坟墓来监督他们对斯塔马塔奇的发现。这六座长方形竖井墓,大小、深度各异,深0.9米至4.5米,长2.7米至6.1米。墓顶上覆盖着原木和石板,但大多已倒塌。这六座坟墓共埋葬着十九人,其中有男性、女性和两名儿童。同一个墓穴中的骸骨距离很近,而且大多都被黄金包裹得严严实实。

妇女头上戴金冠或金额饰。旁边放着各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别针和装饰金盒。他们的衣服上装饰有金箔,上面刻有蜜蜂、玫瑰、鱿鱼和螺纹等图案。装饰品;男子脸上蒙着金面具,胸前铺着金床单,身边还放着宝剑、金杯、银杯等。两个孩子也裹着金床单。

考古学家的发现远不止这些。 1951年,即施利曼发掘圆形墓穴A圈75年后,希腊考古学家帕帕德米特里博士发现了所谓的圆形墓穴。 B圈第二个墓地。这个墓地距离狮子门以西仅一百米。出土的宝藏完全可以与施利曼发现的宝物相媲美,而且时代也与前者非常相似。

英国考古学家韦斯等人在帕帕德米特里发现圆形墓圈B的同一时期又发掘了9处史前墓地,它们位于独眼巨人城墙以西、狮门外。区域。这些圆顶墓(也称为蜂巢墓,因为它们像蜂巢)建于公元前1500年至1300年左右,都属于青铜时代中期。迈锡尼纯金面具据说是根据阿伽门农的面部特征制作的。

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15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末期,是迈锡尼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迈锡尼城内遗留下来的城堡、宫殿、坟墓和金银饰品,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王国当年的强大,但要找到它灭亡的原因,确实不容易。虽然我们可以从考古发掘中得到一些启发,但是要唤醒遗物、废墟、不会说话的遗物,确实很难。

津巴布韦是怎么被灭亡的?

有人认为,迈锡尼世界的毁灭与南下的一些部落的入侵有关,尤其是罪魁祸首是多利安人。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指出迈锡尼世界在西北入侵者到来之前就已经衰落了。迈锡尼文明的统治到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动摇。根据考古资料,多利安人在公元前13世纪并未进入希腊世界。在迈锡尼文明的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很久之后,他们才踏上这里。多利安人面临着一个毁灭不可避免的世界。

所以,自公元前13世纪末以来,迈锡尼文明世界各地的王宫相继被毁,与多里安人无关。考古资料也未能提供当时多利安人到来的实物证据,因此J.查尔德威克根据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指出,多利安人臣服于迈锡尼人的历史事实,可以从神话传说中赫拉克勒斯服苦役12年的故事中反映出来。多利安人作为被统治者,早已遍布迈锡尼各地。世界各地。

赫拉克勒斯的后裔回到了伯罗奔尼撒,却揭露了真相:多里安人推翻迈锡尼人只是一场内部的阶级斗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多里安人入侵。以皮罗斯为例,当时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青铜不够,青铜加工业衰落,国民经济组织疲惫,税收不均,经济濒临崩溃。有限的土地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国只能依靠其储蓄产品或从当地收集额外的黄金。

当时同样受到挑战的是神权。村里并没有按照神父的要求行事,有的人甚至不敢履行宗教义务。中央的高度集权被其他部门或其他国家的不当压力所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皮洛斯王宫随时都有被毁灭的危险。这一切或许就是火焰兵被毁灭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自然灾害是灾难的根源。自然灾害导致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大量小村庄被废弃,皇宫经济陷入危机。为了远征小亚细亚的富城特洛伊,迈锡尼调动了全部军队,围攻了10年才陷落。迈锡尼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被严重消耗,国家处于衰落的状态。

也有人提出,迈锡尼文明遗址中的多处地方被不明原因引发的大火烧毁。就这样,活跃在东地中海的海洋民族吸引了这些投机者的目光。他们认为这些海洋民族摧毁了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等地的许多城市,导致赫梯帝国的灭亡和埃及帝国的衰落。当然,迈锡尼世界也受到了影响。

甚至有人说,皮罗斯当时拥有一支配备有20艘船只的庞大舰队,但最终还是被海上侵略者击败了。反对者指出,海洋民族并没有在公元前13世纪进入希腊。从泥板来看,在皮罗斯陷落之前,该国除了正常的防御变动外,并没有进行过任何特殊的军事行动。

皮洛斯宫没有防御工事,这一点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如果说皮洛斯的灭亡是因为大意的话,那么迈锡尼、塔林斯等地不仅有保证战时供水的设施,而且还有用巨石筑成的高墙。他们可以说是坚不可摧,但也未能幸免。灭亡。

经过深入研究,学者们不仅未能解开迈锡尼文明衰落之谜,反而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迈锡尼没有金矿,黄金从何而来?来?固若金汤的麦西城怎么会屡战屡败呢?埃及人和腓尼基人还在坟墓的墙壁上刻下了文字。后来希腊人和罗马人也竖立了带有文字的墓碑。迈锡尼人普遍掌握了线性文字,并用它来记录货物清单。但为什么他们不把死者的名字和功绩刻在墓碑上呢?这怎么解释呢?一切还有待后人深入探究。

以上关于津巴布韦的介绍就到此为止。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主题!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