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楚汉战争垓下之战简介

楚汉战争垓下之战简介

日期:2023-10-04 12:08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在位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发生的一场战略决战。

战争背景

公元前203年8月(高祖四年),凉地彭越袭扰楚兵,切断其粮道。项羽率军狙击彭越后返回。这时钟离昧被汉军围攻,汉军因为害怕项羽而开始逃跑。这时,齐王和韩信开始率军攻击楚军,项羽开始感到害怕。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谈”,以战国时期魏国修建的运河:鸿沟划分了世界。九月,西楚霸主巴非率领十万楚军,迂回南下,向牯岭撤出楚地。刘邦也想西归。

然而,就在刘邦准备率军西回时,张良、陈平建议撕毁《鸿沟和约》,趁疲惫不堪的楚军东归之际,从背后偷袭。张、陈二人心想:“汉已天下大半,诸侯皆依附,楚兵已绝食,楚将灭之时矣。”他们建议“最好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刘邦遂采纳了两人的建议,打破了约定,突然对楚军发起了战略追击。当大军追击夏南时,刘邦召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包围了楚军。由于韩信、彭越未能如约出兵攻打楚军,刘邦在牯岭被项羽击败。刘邦急忙率军退入辰夏,筑垒固守。然而,楚军再次包围了刘邦。坚守城池的刘邦问张良:“诸侯不遵守约定怎么办?”张良回答说:“楚军已败,辛、越两国尚未分地,所以不宜。大王可以分天下,现在可以成立。即使做不到,也可以。”尚不得而知,大王若能从陈东攻夫海,则与韩信为伍;若能与彭越,从睢阳北攻谷城,二者若各战,则楚国易败。 ”

战争的起因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将陈东到海的大片领土封给了齐王和韩信;睢阳以北至故城,封为彭越。就这样,刘邦终于感动了韩、彭,换取了封地,让他们全部出兵南下。同时命刘嘉率军与英布会师,从怀地北上。五军联手向项羽发起最后的进攻。包围圈。垓下之战就此打响。

战争的结果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攻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终,太上皇告别了自己的妃子,在乌江边自杀了。

公元前202年2月1日(汉王在位五年),刘邦在泗水河北岸称帝,建立西汉王朝。 (汉代继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即汉五年正月为十月,依次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二月是一年中的第五个月。)

战争回顾

垓下之战中,汉军及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军。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歼灭了十万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范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矛盾中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这不仅是楚汉冲突的结束,也是汉朝强盛的起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结束了秦末的混战。这一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朝400年的基础。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