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不射箭?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不射箭?

日期:2023-10-06 14:46

草船借箭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他们都认为,正如《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这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轻松地向曹操“借”箭,用于武术联盟。十万支箭射来。但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存在,但主角与诸葛亮无关,是罗贯中拉过来的。真正借箭的人是孙权。不过,很多人都有疑问,当时曹操为什么不直接发射火箭呢?这样一来,无论对手来做什么,很快就会被烧死。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不这样做。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那么历史上草船真的借过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故事的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体现诸葛亮的高超智慧,改编了这个故事。

当时,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内制作出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自信地说只需要三天时间。朋友们不知道为什么都为他担心,可是第三天诸葛亮果然带着十万支箭回来了。

后来,不少学者对草船借箭充满了怀疑。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火箭了。因此,草船借箭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就成了最大的疑问。其实原因很简单。无论曹操是否释放火箭,他都必败无疑。

首先,由于大雾,空气能见度很低。曹操看不清船上全是稻草人之类的易燃物,自然不会想到用火箭来对付它们。

其次,因为大雾,双方都无法弄清楚对方的详细情况。曹操通过对方击鼓的声音来判断对方的大致位置。如果曹操贸然使用火箭,发射前火力就会暴露他的位置,让对手有明确的攻击目标。

第三,火箭一般用来攻击城市,烧毁对方的防御设施。但现在的对手是一艘可移动的船。如果着火了,船冲进了曹营,岂不是有火灾隐患?

第四,白雾弥漫,空气潮湿。这种天气极大地影响了火箭的使用。一般火箭在半空发射时,火会被空气中的小水滴扑灭,无法达到晴天使用火箭的效果。

第五,由于火箭箭中添加了易燃材料,重量增加会导致射程减小。当时曹操只能隐约看到对方的船,这说明对方距离岸边还有一定距离,可能在火箭的射程之外。

第六,火箭造价昂贵,成本太高。三国时期,硫磺和煤油都是稀有产品。它们不像箭用的竹毛那么便宜,而且不容易使用,更不用说在我们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下。

第七,正是因为成本太高,所以不可能将他们留在军队。一般只有在攻击重要城市的时候,军队才会提前准备相应数量的火箭弹,并且刀刃上也会使用上好的钢材。曹操此时就算想使用火箭,也无法急忙把它们拿出来。

第八,火箭的使用非常不方便。如果使用普通箭,士兵们可以在箭篮里放一大捆,需要时拿走,非常方便。火箭属于危险品,必须小心使用。使用前必须将它们点燃,这会影响弓箭手的箭速。因此,火箭弹的使用必须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宜用于紧急情况。

第九,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来看,火箭不适合随意使用。与普通冷兵器不同的是,打扫战场时还可以捕获大量战利品。火箭是一次性产品,发射时会燃烧。这不符合战争的长远利益。所以,火箭虽好,但也要有节制地使用。

第十,曹操不喜欢用火攻的极端方法。花费如此多的努力来占领一座城市却把它烧成废墟有什么意义呢?只有诸葛亮喜欢玩火,烧了博望、新野、赤壁、藤甲兵、尚方谷。连他自己都说,做这些不道德的事情会缩短他的寿命。所以,除非万不得已,曹操不会轻易使用火箭。

在这样的条件下,无论曹操是否使用火箭,借箭必胜。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