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行 > 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神秘的走婚习俗

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神秘的走婚习俗

日期:2023-10-05 02:38

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神秘的走婚习俗


泸沽湖古称泸沽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凉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丽江市宁、郎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2690.75m,面积约48.45km2。湖周围的居民主要是摩梭人,也有一些纳西族。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相关阅读:泸沽湖地理位置

摩梭人实行男不嫁、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居住在这里的人民是摩梭人(注:不是“摩梭”,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进行了第一次民族认定,认定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为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与纳西语有共同之处,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仰藏传佛教。摩梭人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母系氏族社会。他们实行“男不嫁、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延伸预读:泸沽湖走婚习俗

诗情画意的泸沽湖

泸沽湖蜿蜒的湖岸、茂密的森林、六个小岛,给人一种无限远方的错觉。这是我国西南高原上一颗引人注目的明珠。摩梭人称其为“谢娜米”,意为“母亲湖”,母亲的湖。她就像一位单纯而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抱的怀抱里。她也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一面耀眼的天空之镜。

梦幻泸沽湖

湖的周长约五十公里。湖北岸,矗立着一座美丽的“格母”山,意为女性山。摩梭人视她为女神的化身。从南面隔湖望去,格木怒山就像一头昂首挺胸的雄狮。人们又称它为狮子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女性形象的神话,成为当代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目前泸沽湖沿岸居住着摩梭人和彝族、汉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白族、壮族等7个民族,人口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摩梭族沿泸沽湖居住)。四川泸沽湖沿岸)。超过5000人)。泸沽湖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摩梭村

“走婚”就是走婚,摩梭词“色色”(或“替代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备受宣传的主题以及外界的关注;走婚是“男不嫁女不娶”的一种形式。男人和女人终生生活在母系家庭中。走婚是男子之间维持男女性关系、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人晚上去女人家。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回到家时,双方都不是对方的家庭成员。走婚的男女俗称“阿小”或“小波”。 “阿晓”是一对发生性关系的亲密情侣。由于摩梭人没有文字,所以只能用汉字“阿晓”来称呼,但无法准确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之为“阿朱”,这是不准确的,只用于普通朋友之间。姓名;走婚姻并不是一件无序的事情,更不是乱伦。群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严禁走婚;不能同时与多个阿晓走婚;如果男女双方都有好感,就可以走婚;这是关系破裂的迹象。步行婚姻关系结束;如果女方有了孩子,婚姻关系就会变得稳定。

泸沽湖摩梭姑娘

无论什么样的婚姻,其核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以男女意志为基础,以情感为基础,是男女性选择平等的体现。摩梭人传统上羞于在长辈、兄弟姐妹面前在火坑旁谈论性事;走婚纯粹是私事,走婚关系中的男女只在晚上聚在一起,白天假装不知道。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