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原文、注释、翻译、欣赏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原文、注释、翻译、欣赏

日期:2023-10-09 01:24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6),又名少伯,是唐朝鼎盛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人。相传他的出生地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和太原。他自幼家境贫寒,靠务农维持生计。开元十五年(727年),他得以进士。初任秘书、省士。后来,由于他的博学多才,道德高尚,他提拔了汜水尉。其后被定罪后被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上归来,到襄阳拜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并结识了李白,随后离开北京返回长安。后因受谗言,被贬为龙表尉。安史之乱时,亳州刺史卢秋宵因嫉妒而杀了他。其七绝诗尤为出色。他在西北边塞写下的边塞诗,是最受后人推崇的。他被称为“七绝圣手”,也赢得了“江宁王牌”的美誉。

下一首(第1部分)

【原创】

空桑林蝉鸣,八月逝去道。出了插头,再回到插头,到处都是黄色的芦苇。一直都有客人,都是老战场上的人了。别学游侠,夸子流 好吧。

【注】

①小关:关中四关之一,宁夏古关名。

②幽宾:即幽州、并州。

③子流:马。

【翻译】

寂静的桑林里蝉鸣,八月晓关路的秋意引人注目。离开要塞再进入要塞时,天气已经转凉,关内外的芦苇到处都枯黄了。从古至今,河北、山西的正义之士,都在沙场上战斗至死。不要像那些自鸣得意的骑士一样,只骄傲地炫耀自己的马匹。

【欣赏】

诗人通过这样一首边塞乐府诗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思想。

八月的晓关大道上,蝉鸣凄切,桑叶飘零,守军士兵整齐列队,无不流露出一种悲伤和苍凉之感。堡内外是一片广阔的原野,长满了枯黄的芦苇,在秋风的侵袭下,寒冷刺骨。这四句诗描写了边塞的景色。秋意浓浓,苦涩苍凉简直令人心碎。

诗的后四句主要描写守边的情况。幽州、并州的勇士,在边疆战场度过了青春年华;他们不应该像那些好胜的人一样,只知道炫耀自己的马匹以显示自己的勇敢。感情与同情交织在一起,劝告求胜心切的年轻人“莫效侠士,赞子流”,真情流露得淋漓尽致。 “我们素来都是静待客,却都在战场上老去”,与汪涵的“醉卧沙场莫笑,古来多少人打过仗”相得益彰,表达了诗人的悲壮之情。情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不顾将士生死的守边政策的不满和对阵亡将士的沉痛哀悼,带有强烈的反战思想。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