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然 > 处暑将至:肺气大旺!借助天时排痰湿、护脾胃、养正气!

处暑将至:肺气大旺!借助天时排痰湿、护脾胃、养正气!

日期:2023-10-02 08:14

另外,虽说处暑的“处”为终止之意,表示暑气到此而止。但事实是,处暑正值长夏期间,暑湿犹存。

“暑邪耗气伤津”,能影响人的正气。而湿邪易困脾胃,容易使人茶饭不思、脘腹胀满、吐泻不止。我们可以注意下面这几点,避免暑邪、湿邪,借助秋气养出好身材、好气色,事半功倍。

处暑三候忌宜解[gf]200d[/gf]

当处暑来临,气候不由天凉气爽起来,往日因夏暑被迫昼蛰夜觅的鸟类开始频繁活跃在清晨甚至午后之时,所谓“相存是依,祸福此彼。”大自然往往就是这般残酷和繁荣,既然清晨百鸟争鸣,那苍鹰便亦磨好了爪锋。

是故《七月休养法》中便已向世人阐明:“秋七月,审天地之气,以急正气,早起早卧,与鸡俱起,缓逸其形,收敛神气,使志安宁。卦否,否者,塞也,天地塞,阴阳不交之时也,故君子勿妄动。”

二候:天地开肃

是故:“肃杀之风突起,凋零之意骤然”正是此时间最恰当的描述。

意思是,肃风来时,肝心两处弱神少气,但肺脏却又独自旺盛,此时最好心态上要注意安静平和,饮食上则要增加咸味并减少辣味,以便培养心肝之气,保养筋骨健康和善养脾胃活力;日常生活上则千万不要过冷过热,切记要保全元气而不要流汗过量。

如今,一提到禾,很多人便都以为只是水稻幼苗的代称,其实禾在古代是“黍、稻、梁”三类作物的合称,而登即是成熟的意思,所以之所以此时取名禾乃登,就是要告诉人们,秋收要开始了。

而说起吃食,《白云忌》亦曰:“勿食莼菜,上有翳虫,害人。勿食韭,损目。”可见秋爽虽妙,但鲜谷难消,莼菜有虫,韭菜损目,便劝诸君少食为妙。

处暑传统活动赏[gf]200d[/gf]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拜土地爷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处暑后,地气阳热降于地下,天气始觉凉爽,万物积蓄能量。天人相应,在人身表现为皮肤稍觉凉意,人体脾胃阳气始足,肺气大旺,精神强健,大便通畅,皮肤清爽。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建议睡眠更加充足,晚上可以较之前早睡一小时,起居时间做一些调整,这样才能逐渐适应“秋乏”。

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初生,此时经脉运行到肝胆,子时养肝效果最好。

处暑之后,进入初秋,但现在的人们普遍营养过剩,劳动的机会又少,有些人夏天甚至还变胖了。这时候再大鱼大肉地去“贴秋膘”,反而对身体不利。尤其是现在有很多人已属超重肥胖,如果还“贴秋膘”,更会加大一些身体不良的反应。

经过一个长夏,大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因为夏季酷暑炎热往往容易耗伤胃阴,加上暑湿困脾,常常导致脾湿健运。所以在秋季调补脾胃既能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健康过冬做好准备。

在这个运化的过程,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水湿运化不了,或者是下焦的肾脏、膀胱出现了问题,湿气排泄不出去,就很容易在身体里堆积。

相传光绪六年间,慈禧太后病倒在宫中,不思饮食,恶心呕吐,以李德生为首的御医们为慈禧开了一方,将芡实、茯苓、莲子、薏苡仁、山药、白扁豆、麦芽、藕粉等食材磨成细粉,加入糖和水做成糕点,名为健脾糕。慈禧吃完后,食欲大好,之前难受劲儿也没了,于是一高兴将健脾糕改为八珍糕,成了她最爱的食品之一。

所幸,在商城中发现了这款糕,是按照八珍糕的方子上加以升级,食材以及配比更适合我们现代人的脾胃。

里面的: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能养心安神。

山药:健脾补气,对肺也不错。肺能调理水的通道,肾主全身水液,脾运化水,所以湿气重如果能调理肺,也可以快速把湿化掉。

山楂:健胃消食,有了它,哪怕有积食也不怕,还能行气化瘀。

经过12道工艺,采用破壁技术打磨,保留原本食材的营养,再进行低温烘焙,手工制作,才能做成一颗颗营养和口感双重满分的糕!

无添加剂无防腐剂,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入秋很多人都开始吐痰了,疑心自己是不是有毛病。其实没有,就是肺气旺盛了,身体自动排垃圾。

南怀瑾大师的清肺妙方,畅行一次便可立竿见影

这套功法讲究其他部位静止不变,单用鼻腔通气调息

单鼻法

第二步:先用大拇指轻轻压住右边鼻孔,从左边鼻孔反复擤出九次气息,而后调整呼吸,并用力擤出气一次。

第四步:咳嗽,擦掉排出的痰气

第一步:盘腿*坐,双手自然垂膝

第三步:咳嗽,擦掉排出的痰气

挤腹法

第二步:缓缓起身并笔直站立,然后抬头挺胸,收腹、屈膝、松胯。

第四步:咳嗽,擦掉排出的痰气、鼻水

第一步:抬头挺胸,并连续收腹、屈膝、松胯。

第三步:咳嗽,擦掉排出的痰气和鼻涕

第一步:抬头挺胸站立,双脚要与肩同宽,并收腹、屈膝、松胯。

第三步:咳嗽,擦掉排出的痰气

第一步:抬头挺胸,收腹直立。

第三步:将双手拳眼分置肚脐两侧,迅速用力按压,然后同时用力擤气,将腹中的气息积压出去,重复此法九次。

第四步:咳嗽,擦掉排出的痰气和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