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 > 食用过多味精会造成严重危害,有5种情况不宜使用味精

食用过多味精会造成严重危害,有5种情况不宜使用味精

日期:2023-09-29 23:16

味精是厨房最常见的调味品之一。民间有一种说法,味精有害健康,应避免食用味精。其实适量吃味精是可以的,但有五种情况不宜吃味精。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味精是什么

味精是调味品的一种。它是由发酵谷物制成的。味精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物质。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进入体内后可分解为谷氨酸。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它能参与体内蛋白质合成反应并被人体吸收利用。另外,味精具有很好的鲜味,在烹饪时可以添加,以增强鲜味。吃美味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愉悦感,所以味精本身并不是“有害物质”,只要适量食用即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建议每日食用量不要超过6克。不可忽视的是,味精中钠含量较高,高血压、骨质疏松患者应少食。儿童应少吃或不吃,以免味觉迟钝、味觉加重,损害生长发育。

那么,什么情况下不宜添加味精呢?

5种不宜添加味精的情况

炒肉类和蔬菜时无需添加味精。肉中已经含有谷氨酸。当与菜肴中的盐一起加热时,会自然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肉类外,其他鲜味食品无需添加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味精——80%谷氨酸钠和20%氯化钠。炒菜时,尤其是做汤时,常加一点鲜味。不过,有三类人仍然需要谨慎使用,或者至少不要过量服用。

凉菜中不宜添加味精。味精在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保鲜作用。但凉菜的温度太低,味精很难发挥作用。它甚至可能直接粘在原料上,使其变得无味、令人失望。如果制作冷菜时必须添加味精,应先用少量热水将味精溶解后拌入冷菜中。

有醋的菜肴最好不要加味精。酸味明显、醋较多的菜肴最好不要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因此,糖醋里脊、醋焖白菜等酸味较强的菜肴中最好不要添加味精。

用咸味精代替甜味味精。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加突出。因此,味精的鲜味只能在咸味菜肴中表现出来。但如果在甜食中添加味精,不但不会增加鲜味,反而会抑制甜味的原有味道,产生异味。因此,鸡肉末玉米汤、甜芋末等菜肴中不能添加味精。

制作馅料时不宜添加味精。很多人在准备饺子馅、春卷馅的时候都会添加一些味精,这是很不安全的。味精掺入馅料后,要经过蒸、煮、炸等高温工序。但只要温度超过100℃,味精就会变性。不仅会失去风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健康有害。除了不拌馅外,做热菜时,还应在菜即将离火时加入味精。

那么,味精吃多了有什么危害呢?

味精吃多了的危害

味精吃多了,会经常感到口渴。由于味精中含有钠,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 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量特别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要少吃味精

当摄入过多味精超过人体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加,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特别是谷氨酸与血锌结合形成可以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造成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儿和乳母应禁食或少吃味精。此外,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过量食用味精会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从这一点来看,味精的正确食用是科学的。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