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我心中的华州时代老人——先生,贾宝琴

我心中的华州时代老人——先生,贾宝琴

日期:2023-09-30 01:09

我心中的贾宝琴先生

作者:薛刚

总有一些人和事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这些人和事可能平庸,也可能伟大,但他们影响了一代人。贾宝琴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坛,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优秀作品。贾先生退休后,仍然坚持写作,写出别样的喜怒哀乐。

贾宝琴生前照片

贾老一生善良,乐于助人。他一生注重家庭教​​育,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高唐高原的热爱。晚年热心文学艺术,经常参加村上的一些锣鼓表演,深受群众喜爱。贾老师是我新眼中的好老师,人民心中的好邻居。虽然他已经去世近三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是年轻一代无法忘记的记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的子孙永远铭记的时代。长老。

1944年9月,贾先生出生于化州区高唐镇建峪口村。婚后,他育有一子一女。一家人过着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1968年,贾先生从滑县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到尖峪口村担任农业技术员。在此期间,滑县桥峪水库工程开工,贾老于1970年被调到桥峪水库建设工地。1974年,桥峪工程基本完成后,贾老又回到尖峪口村,继续担任村长。农业技术指导。当时,尖峪口村依靠种植棉花、大葱、玉米、小麦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贾先生担任三个生产队的棉花和大葱技术指导。他把群众生产当作头等大事,和大家一起下田,随时解决群众种植中的问题。随后几年,尖峪口村农业合作社的产量逐年增长。 1980年前后,贾先生被调到建峪口村小学当老师。同时,在东阳乡担任秘书,主要负责东阳乡合作社的各项事务。 1992年,东阳中学迁入建峪口小学,贾先生继续在该校任教直至2005年退休。贾先生毕业于农业技工学校,后进入建峪口小学任教。这段人生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也为他此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奠定了基础。

先生贾宝琴家

贾老师在建峪口小学当老师多年。随着东阳中学的乔迁,他的教学生涯迎来了新的转变。我从初中起就认识贾老师了。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上初中后,经老乡介绍认识了贾先生。三年的学习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三年来,每次贾老师耐心地纠正我的文章,我都感觉受益匪浅。大量的写作也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学生三年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能够认识贾老师。他教会我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与烦恼,让我在文字带来的觉醒中一次次奋起……

在我心里,贾先生是一位历尽人生风尘的老人。无论前路多么坎坷,他都不会改变;他是一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一生。一位苦乐参半的教育家。贾老增创作了《我心目中的渭南精神》、《涧峪口村活跃着一支老年锣鼓队》、《涧峪口村好人樊平娃》等在高原地区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并出版了个人作品集《鞠躬集》。贾先生用言语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传递给后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生的价值。无论是在课堂上用知识教育学生,还是在田间用汗水回报土地,贾老师永远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技术人员。

先生贾宝琴的作品《鞠躬集》

贾先生曾任化州区政协委员、区民间艺术研究会会员、区管理工作委员会理论研究员、区作家协会会员。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贾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深爱的高唐高原区红土地上永远有他的身影和足迹。在我心目中,贾先生永远是年轻的、上进的。在我心目中,贾先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老人。

贾先生没有离开我们,他永远和他深爱的土地在一起!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在!

先生贾,一路顺风!

图文来源:作者提供

原作者:薛刚

编译:化州文史文集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