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 > 再见(原译及欣赏)

再见(原译及欣赏)

日期:2023-10-05 14:15

再见

唐朝:杜牧

我热情却总是显得无情,但我不能在酒瓶面前笑。

蜡烛愿辞别,替人流泪至天亮。

翻译及评论

押韵翻译

我们在一起如胶似漆,但告别却如告别;

只感觉宴会上我必须笑而不出声。

桌上的蜡烛有一颗心,它仍依依不舍地告别;

看,它为我们流泪直到黎明。

注释

伤感句子:指热情的人情绪激动,一时无法表达,只能默默地与对方交谈,显得对对方无情。

尊:酒杯。

欣赏

这首歌以告别为主,描述了与她在宴会上形影不离的感觉。第一句是在宴会上郁郁寡欢,无言以对,显得冷酷无情;第二句用“笑”指出不是无情,而是郁闷、感伤,其实是感伤,与第一句相呼应。

齐和梁之间的江淹曾用四个字来概括分别的感觉:“狂喜”。然而,这种情绪的表达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这种情感本身是无法用“悲伤”、“悲伤”这些词来形容的。杜牧在这首诗中没有使用“悲”、“哀”两个字,而是写得坦诚、真诚,表达了离别时的真实感受。

诗人舍不得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却又不得不离开。他的心情很复杂。 “多愁善感却总是无情”,明明热情奔放,更喜欢写“无情”。 “将军”二字强化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爱得如此深沉和热烈,以至于他觉得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激情。欢送会上,他们悲伤地看着对方,仿佛对对方都无情。你越是热情,就越显得无情。诗人写下了爱人离开时最真实的感受。 “我不能在瓶子面前笑。”写离别之愁,他从“笑”字入手。 “WEI”二字,足见诗人多么想面对自己的爱人,举起酒瓶告别,强颜欢笑,让心爱的人幸福快乐!但因为伤感的告别,我却挤出不出笑容。你之所以想笑,是因为你“多情”,而“笑不出来”,则是因为你太深情,不忍离别,结果适得其反。这种看似矛盾的情绪描述,以委婉动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标题是《告别》,当然是表达人们告别的心情。然而,诗人却抛开了自己,写下了欢送会上燃烧的蜡烛,借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人以极其感伤的心情看待周围的世界,所以他眼中的一切都带着感伤的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蔡宜生,亦随心而游”(《文心雕龙·物色》)。 “烛”本来有烛芯,故曰“烛有心”;但在诗人眼中,灯芯却成了“告别”的心,将蜡烛拟人化。在诗人的眼中,一整晚溢出的泪水意味着他为男女主人的分离而悲伤。 “替人哭到天亮”,“替人”二字让意义更深了。 《直到黎明》还指出了告别盛宴的长度,这也是诗人无法忍受分离的表现。

诗人用简洁、流畅、清新、优雅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悲怆和缠绵的情感,浪漫、深刻、绵绵不绝。就诗歌而言,所表达的情感还是很深沉、真挚的。杜牧为人正直,敢于议大事,但不拘小节。他爱唱歌、爱跳舞,很有魅力。这个想法在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

杜牧

杜牧(公元803年——约公元852年),字木之,别号范川居士,汉族,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住在长安城南的范川别墅,后人称“杜范川”,并作《樊川文集》。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