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行 > 鄢溪古村

鄢溪古村

日期:2023-10-06 04:42

鄢溪古村。国家AAA级景区。鄢溪古村作为井冈山脚下第一村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井冈文化旅游的首选。该村有徽派风格与围屋特色合璧之作的黄氏正亮堂,有最早实行分班制教育家族私塾燕山书院,还有中西合璧保存完整的黄氏宗祠。

鄢溪是座有800多年历史的村庄,现有燕山书院、正亮堂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堆子前镇积极争资跑项,投入1200万元打造“耕读鄢溪·最美文化乡村”,先后完成了耕读广场、古砖游步道、生态防洪堤、观光亭等18个大项目、47个小项目的建设。该县首个通沥青路、雨污分流、生态防洪堤“花落”鄢溪。

金溪归来不看村!为您盘点古色古香,还出过“神仙”的金溪古村~

要论古村旅游资源,

整个抚州古村,

金溪县几乎占了一半。

其密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故有人说“金溪归来不看村”。

除了古村,

金溪还有太山、白马岭 等山水资源。

今天抚旅君就为您盘点金溪丰富的古村旅游资源~

浒湾镇:浒湾古镇+疏山寺+灵谷峰+黄坊古村

浒湾景区以浒湾古镇为主要景点,其雕版印刷明清时期享誉江南。另有疏山寺、灵古峰、黄坊村等景区。

浒湾古镇以前后书铺街的古代商铺为主,另有古马头、观音阁、新建的书铺街牌楼、及诸多深宅大院。旧学山房现为浒湾雕版印刷博物馆,可学习体验雕版印刷,镇上目前还有一家印刷老字号。

旧学山房

疏山寺:江南名刹,曾是曹洞宗、临济宗二派禅宗的传教圣地。

车大宗祠

黄岩别墅

双塘镇:竹桥古村

双塘镇最主要的景区是竹桥古村,此村2016的得到非常好的开发与宣传,广为本邑人民所知,各处景点此处不需祥述。

陆坊乡:象山故里+下李古村

陆坊乡景区主要以象山故里(陆坊村+桥头村+象山墓)和下李古村为主。象山故里为我国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家乡,目前主要景点有:义里门楼、大儒家庙、同居巷;百世大儒坊、青田桥、象山墓等。

义里门楼

大儒家庙

下李古村

象山墓

何源镇:太山+孔坊古村

何源镇景区主要以太山和孔坊古村。

何源太山天门岭2016年跻身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下何源村是中国道教第16代天师张应韶隐居的地方。

笔架峰海拔1364米,其下马沣水瀑布为何源太山最壮观之瀑布。

峡山村名木众多,其中银杏、红豆杉是何源镇特色景观。

孔坊村位于何源镇镇政府驻地,为本镇规模最大、历史底蕴最深、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子。

左坊镇:红一方面军旧址

后龚红一方面军旧址也是在2016年年底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

黄通乡:白马岭+邓家古村

白马岭为云林三十六峰之一,其上白马寺在金溪一带远近闻名。

秀谷镇:象山公园+王家巷+翠云山+徐坊村

秀谷镇的这些景点邑人都非常熟悉。主要有象山公园、锦绣塔、仰山书院、王家巷、马尾泉、翠云寺、清华庵、水门庙、徐坊村。

仰山书院,即陆九渊纪念馆。

马尾泉水库

徐坊村入村牌楼

琉璃乡:铜峰古庙+蒲塘古村

这是一个出过神仙的村子。其中“名荐天朝”坊是一座价值极高的建筑,可能在整个江南都难找到与之媲美的牌坊。

金溪县现存40多个古村落,

每个村都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

抚旅君以为竹桥古村、蒲塘古村很具代表性,

剩下的就是出发去玩咯~

来源:太山小隐

编辑:王曼

古村风韵·细品良溪|良溪村村名的来历

“良溪”旧称“蓢底”也称“蓢溪” (2002年9月以前属新会管辖),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棠下墟西北部约2公里的山坳里,东邻沙富、弓田、虎岭,南接中心等村委会,西面和北面与鹤山市雅瑶镇接壤。

据光绪乙未(1895年)重刻的蓢底“本原堂”本《罗氏族谱》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罗贵率三十六姓九十七户人家南迁来时,已有“蓢底”村的记载。

而“良溪”二字始见于明代。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乡仕罗公信请江门理学大儒陈白沙先生为《罗氏族谱》作序文。“良溪”二字始见有记载。罗氏大宗祠(又称豫章家庙)大门前有:“珠玑留厚泽,蓢底肇鸿基”的对联,道出了罗姓南迁始发地及南迁的落籍点。

“良溪”的村名是怎么来的呢?

“蓢底”又是怎样改为“良溪”的呢?

良溪位于大雁山山脉,地处广东西江流域,周边群山环抱,水网纵横,为典型的珠三角冲积沙田湿地地貌。

群山环绕的良溪村。刘淑君 摄

据村中人说,很早以前,就有姓龚的土著人在虎山(岗寮顶)山脚居住耕种(即现在的良溪村对面),村人称这个山脚为龚坑里。

北宋初年,谢姓从棠下镇沙富村迁来与龚姓同开一村,龚坑里故又称谢龚坑村。到了南宋,罗贵南迁到谢龚坑村,首先在村对面的金花庙暂居,初称新图一甲,由于这里常水浸,遂又搬到山腰居住,这里遍生蓢草,于是把村名定为“蓢底”。不久,随罗贵南迁的异姓除何、叶、朱、廖姓留下外,其余的都向外迁徙发展。后来,罗贵又邀龚、谢二姓同居蓢底。

竖立在罗氏大宗祠门前的罗贵像。

到了明代洪武元年至二十年间(1368一1387年),村人砍竹、伐木为架,夯土筑堤,拦水造田,修沟引水,随着环境的改变,蓢草渐渐少了。因考虑到“蓢底”已不适合做村名,遂以“良才大用,溪水长流”来作为村新名字的内涵,期望族人代代出经国济世的人才,子孙繁衍如溪水长流不断。

罗氏大宗祠始建于康熙年间,是良溪村的标志性建筑。

而“蓢底”读音又与方言“良溪”相同,村民同时也希望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意,故改称“良溪”,怀旧的村民也称“良溪”为“蓢溪”,但仍多以良溪称谓,从此“良溪”二字沿用至今。

罗氏大宗祠本源堂。刘淑君 摄

良溪由于人口繁衍迅速,村子不断扩大,族长为便于管理村名,将村分首约、东约、西约和北约共四约。即约龙里至五部堂称首约,约龙里至卫生站称东约,卫生站至文武庙称西约,文武庙至良北社稷坛称北约。

良溪村古貌依存,整个村落没有因为世事的变迁而变样。刘淑君 摄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姓氏寻根文化有了强烈的探寻和祭祀欲望。

分布南粤各地的罗姓人根据宗谱、族谱或家谱的记载,溯源寻找“蓢底村”,结果访寻到的没有几个。直至2007年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良溪古村文化,才使更多的南粤、海外罗姓人得知以前的“蓢底”就是今天的“良溪村”,并纷纷组团前来寻亲。

罗氏大宗祠门前插满了各姓旗帜,据说,岭南地区的每一个罗姓人士几乎都可以从良溪找到根。

写在后面的话

这是《古村风韵·细品良溪》的第一篇文章,接下来,我们还会陆续发布更多关于古村故事,敬请垂注!

古村古韵古香——嵩溪

美 丽

嵩 溪

Travels

美丽古村 幸福家园

各位乘客 您好

感谢您乘坐本次浦江嵩溪村之旅航班

请您坐好,系好安全带

我们即将准备,出发

浦江嵩溪村

是浙江地区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这里山明水秀 文化底蕴深厚

浦江嵩溪村 神秘而安静

漫走在古巷之间

沉浸于文化之中

目光所到之处

皆是美景

古村既展现了传统古典的民居风情

又依据地域特色有所改变

高大的马头墙简约而意味无穷

身处其中

好像真的来到一个梦幻之地

留一方池水 任鱼儿嬉戏

一点一滴

打造一个古色古香村落

涓涓细水灵动清丽

缓缓流淌

养育着一方水土

造福一方百姓

村落依山傍水

建筑类型众多

山水因建筑而灵动生气

建筑不因时光的流逝而谢幕

如果你看惯了

城市的高楼大厦

想在乡村寻找一方净土

那不妨来到浦江嵩溪村吧

我们在这里等你

如果你有游记、攻略、原创文章等稿件可发送至以下邮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景点门票或酒店房券。

抖音:浦江文化旅游集团

新浪微博:@浦江文旅

公司地址:浦江县中山北路169号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对图文内容有疑议或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后台联系。

照片| 三叔

编辑| 方哲 骆元东

审核|吴玲刚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