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 > “西方伪史论”被嘲笑,其背后隐藏的思想值得国人深思

“西方伪史论”被嘲笑,其背后隐藏的思想值得国人深思

日期:2023-09-29 17:40

所谓“西方伪史论”直指西方文化的根基,认为西方古代历史的基础——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的历史都是由弗拉基米尔·欧洲人在近代锻造的。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新意呢?

没想到,“西方伪历史论”一出,立刻引起了包括大名鼎鼎的学者在内的很多人的嘲讽,他们将“西方伪历史论”视为“反智的狂欢”网络上的”、“这种事情多看两本书就可以驳倒”、“学术义和团风格”、“通过否定西方来追求民族文化自信”、“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反西方”那些相信“西方伪历史”的人将其视为新信徒,并贴上“无知”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标签。

其中,这种嘲讽不仅是针对那些完全否认西方古代历史的人,还包括一些质疑西方古代历史的行为。总之,只要你质疑西方,你就可能被贴上各种大牌的标签,可能会被视为“不科学的质疑”等等。

按理说,“越辩越明”。西方古代历史是真是假,无可争议。然而,西方伪历史理论出现后,非但没有澄清事实真相,反而更加遭到嘲讽。那么,到底是“西方伪史论”太幼稚,实在不值得争论,还是“头上的辫子被剪掉了,心里的辫子还在”呢?

质疑西方古代史的学术合法性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古代历史是层层形成的,其发生的顺序和排列恰恰相反”的著名结论。随后,以顾颉刚疑古派为代表的古史派(又称古史论辩派),要“打破以‘六艺考信’治古史的传统观”。 ”,主张“偏离经道,不圣之说”,认为对于东周以前的史料,“与其疑古,不如失古”,是不可信任的,失传于远古时代。”

客观地说,古代怀疑论者对中国历史的盲目怀疑固然引起了很多笑料和困惑,但对于打破过去的信仰,打破对古代经典的崇拜,促进科学研究就是实事求是。角色。

除了中国人民自己努力辨别古代历史的真伪之外,西方的学者更是对中国古代历史问题持怀疑态度。在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前,西方人甚至认为中国历史始于周朝,并不存在三君五帝、夏商。直到今天,西方的学者仍然坚称夏朝不存在。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性在中国和西方都受到了学者的质疑。如今,西方历史书上能写的中国古代历史基本上都是有确凿证据的历史。

既然中国古代怀疑论者,包括一大批西方学者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以此来区分西方古代历史呢?显然,对西方古代历史进行真实性判断无疑是符合学术合法性的。

西方古代历史存在诸多疑点

现在中国流传的西方古史的作者基本都是西方王牌。西方的历史传承看似很清晰,但只要仔细分析,还是能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下面古希腊文明的几个常见问题:

在没有纸的时代,古希腊大师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留下了数千万字的作品?尤其是希罗德的《历史》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等,文本数量高达数十万或数百万。它真的可以用羊皮纸或纸莎草纸携带吗?

人类的认知往往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密不可分。古希腊为何拥有远远超出社会需求的知识体系?

古希腊文字是如何传承的?为什么时隔千年之后,他们突然重新出现?如果阿拉伯人是一个中转站,那么为什么唐宋时期有数十万阿拉伯人在中国定居,阿拉伯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为什么相关知识没有传播到中国呢?如果它们保存在基督教图书馆中,那么许多古希腊作品都是“异端”,那么为什么它们没有被基督教烧毁呢?

所谓的历史首先要有“日历”,有时间的元素,但希罗德的《历史》没有时间的概念,就像一个讲故事的人一样。西方可信历史的出现是在16世纪之后才出现的,但现在的西方史书如《人类文明编年纪事》对于西方历史事件的日期和时间是准确的,但没有经验数据可言。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出生于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7年去雅典求学,公元前345年离开雅典,公元前344年离开小亚细亚,公元前343年回到家乡,公元前335年回到家乡公元前。他前往雅典,于公元前322年去世,享年63岁。这个年代记录比孔子的还详细!

另外,古希腊天文学那么发达,为什么今天找不到天文台遗址呢?雅典城是古希腊时代的一座繁荣城市,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人口众多。为什么今天地下没有出土像样的遗骸呢?在没有水密舱、指南针等的时代,古希腊人是如何经常跨海到达埃及的,又是如何发展海上贸易的(据说古希腊在海外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在古代社会,要想知道地球是圆的,除了绕地球一周外,还需要找出地球的经度和纬度(中国唐元时期测量的)。其他方法不严谨。古希腊人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再次测量地球的周长,为什么?任何文明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古希腊文明为何突然发展得如此之快?难道真的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正常逻辑的“特殊文明”吗?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上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违反基本逻辑。至少目前还缺乏真正合理的解释,或者说至少很难说服公众。这些问题并不是“不科学的问题”。如果我们以学者在国内外质疑夏朝存在的严谨态度来看待上述问题,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显然,有些人会由此得出“西方都是伪历史”的结论,有些人会得出“西方部分伪历史”的结论,还有一些人仍然会坚持相信西方历史书的解释。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质疑西方古代历史的人就不能被嘲笑为“无知”、“反智”、“少读两本书”等等。

“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

民族就像人一样,也有自卑感。既然西方文明已经成功树立了“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的形象,又怎能指望西方主流揭露文明中的自卑和虚假呢? 。

更重要的是,西方统治世界近200年,让西方构建了凸显西方文明、矮化或贬低其他文明、削弱其他文明自信心的“西方中心主义”历史体系。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为欧洲和美国称霸当今世界提供了历史基础。

以“印欧人”这个概念为例。据西方史书记载,印欧人起源于6500多年前的里海附近的欧洲地区。统治民族是“雅利安人”。后来,他们继续向外迁徙了1000多年,成为欧亚大陆的统治者。他们说的是“印欧语系”语言。

对于“印欧语系”和“印欧语系”,很多中国人并不清楚其中隐藏的含义。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宾《历史研究》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说属于这个语系不同语系的人们,与语言本身有着同等程度的自然联系。他们都起源于原始的‘雅利安’或‘印度-欧洲人种从他们的故乡向四面八方传播和征服……(然后产生了伊朗、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以及现在的欧洲)……然后这种这种猜测是不合理的,因为按照这个说法,这个种族不就真的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基础吗?一切成就的创造者!”

如果你相信西方所说的,“印欧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一切成就的奠基者,而中华文明的历史成就已经被“虚化”了。在没有考古证据证明的前提下,西方的学者就是这样建构历史的。这不是“西方中心主义”吗?

“西方中心主义”建构的历史存在许多不合逻辑之处,值得我们质疑、警惕、深思。一些“平民”学者提出“西方伪历史论”,何乐而不为,又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呢?

这几年,国家官媒发表了很多与“文化自信”相关的文章,比如《坚定文化自信,走出西方意识形态的思想陷阱》、《树立文化自信必须破除西方主义》等,后者含蓄地质疑了古希腊文明,比如“但我不知道,直到13世纪,除了教会学者零星著作中的一些信息外,整个欧洲主流社会都不知道有一个叫亚里士多德的人!”

然而国内不少学者依然坚信西方史书,崇拜古希腊。一旦有人质疑,就会勃然大怒。但他们忘记了,这些书都是西方编撰的,而西方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而且,中外学者既然可以质疑中国古代历史,甚至否认夏朝这样的历史,为什么就不能称之为“西方伪历史”呢?或许,全盘否定的“西方伪历史论”有点过于激进,但无疑不应该被嘲笑!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能拿出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据互相印证的确凿证据,“西方伪历史论”无论如何都可以被嘲笑,但如果不能的话,那么——所谓的调侃可能是“我头上的辫子被剪掉了,但我心里的辫子还在!”

树立文化自信、铲除西方主义任重道远,但才刚刚开始!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