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唐懿宗李敏:唐朝第十七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唐懿宗李敏:唐朝第十七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日期:2023-09-29 19:03

李淼,又名唐懿宗,原名李文,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他的亲生母亲是赵元昭皇后。他是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在位14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继续往下看。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唐玄宗死后,李敏在宦官王宗实的支持下被任命为监察国,并于八月(859 年 9 月 10 日)。他在位期间,奢侈浪费,任人无能,崇拜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等地接连发生动乱。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大中之治”的成果失传。公元873年,病逝,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庙号懿宗,葬建陵。

人物生活

早期体验

李邈(cuǐ),太和七年11月14日(833年12月28日),出生于惠帝。他的名字叫李文。父亲李辰是光王,母亲昭是妃子。 。

会昌六年十月,其父即位,是为唐玄宗,李问被册封为云王。

当时,唐玄宗很喜欢他的四子奎李子王,想立他为太子,但李温年长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被立为皇帝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唐玄宗病逝。左神策卫军中尉王宗实、副将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太子。次年二月,玄宗下葬,正式即位。十一月,改名咸通。这个年号的使用,据说是出自唐玄宗所作的一首乐曲中的“海月衍宪通”句。懿宗改元时记得父亲,但他降世以来的言行中几乎找不到唐玄宗的痕迹。与大中之治相比,咸通之治也相去甚远,不能据理推算。 《新唐书》的作者说懿宗“以平庸而成”,这是对他的综合评价。

在任期间,唐懿宗沉迷于娱乐,对宴会、音乐、舞蹈和娱乐的兴趣远远大于国家政治,对上法庭的热情明显不如喝酒玩乐。懿宗在宫时,每天有小宴,每三天有大宴。宫中每个月总有十几场宴会,奇珍异宝,宴席种类繁多。除了喝酒、观看音乐家和演员的表演外,他还要听一天的音乐。哪怕是出去旅游,他也会带着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师多达500人。只要他高兴,他就会重赏这些人,金额可达数千。当他在宫里待腻了,他随时都会去长安城外的宫殿别馆。既然他可以随意出入,宫中负责接待他的官员就得随时准备食宿,音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那些需要随行出行的皇子们,往往还要准备坐骑,以防懿宗随时出动,让大家苦不堪言。

《资治通鉴》相传,懿宗每次出使,宫内外追随者达十万余人。费用之大难以计算,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对于懿宗的“宴无节制”,担任谏言的左十一刘奢出谋划策,希望皇帝能以国事为先,向世人表明他体恤将领和臣民,减少应酬。 。他根本听不进去这个。咸通四年(863年)二月,懿宗实际上祭祀了从高祖显陵到玄宗真陵的十六座帝陵。游乐、歌舞已成为仪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官场都弥漫着奢靡、好色、醉酒的气息。晚唐著名诗人韦庄在诗中说:“咸通年间物欲奢靡”。 “说王在月宫”,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描述。

未知

唐懿宗刚上任时,就罢免了令狐熹,取而代之的是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政府退伍军人,但在入朝时不慎摔倒受伤。他一直卧床不起,无法工作。他曾三度要求辞职,但唐懿宗均拒绝批准。白敏中生病了,正在发挥自己的野心。懿宗可以借口不顾朝政,在朝会上与其他宰相敷衍地讨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于是,担任右部阙的谏言者王溥说道:“白敏中从正月起已经病了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与其他宰相坐在一起,但他没有四分之三(古时一日一夜为一百刻)。)如此一来,陛下哪有闲暇与丞相讨论天下大事呢?这些话让懿宗很不舒服,竟然将王溥贬出朝堂,做了县令。负责行使驳斥权的盖世忠认为王溥是谏者,不宜议事批评,于是按照唐朝制度退回了命令,没有下达。懿宗将此事交给宰相审查。那些宰相无视国家制度,认为王溥不仅是谏皇帝,还牵扯到了宰相白敏中,居然同意降职王溥。

唐懿宗在位期间,一共任命了21位宰相:令狐谷、白敏中、萧野、夏侯子、姜慎、杜慎泉、杜泰、毕楚、杨受、曹缺、高旭、萧炽、徐尚、陆岩、于聪、韦宝恒、王铎、刘野、赵印、肖芳、崔彦照。由于懿宗本人对政治事务不太感兴趣,所以宰相仍然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问题是大多数宰相要么平庸,要么无能,就像咸通一样。杜泰,首任宰相,德宗朝宰相杜佑之孙,宪宗妃。他没有实际才能,因没有实际能力而被戏称为“秃角犀”。吕彦在咸通任宰相五年,拉帮结派,收受贿赂,奢靡不法,将政事托付给亲信卞宪。一位名叫陈盘叟的官员向懿宗报告说,如果没收卞贤的宅邸,他就能为国家节省两年的军费。懿宗骂他,从此无人敢出声。吕燕与后来成为宰相的驸马韦宝恒勾结,两人“感动了天下”。当时人们称它们为“牛头阿盘”,意思是像恶鬼一样“邪恶、可怕”。懿宗王朝宰相腐败十分严重。长安居民以曹缺、杨受、徐尚、吕彦等几位宰相的名字编成歌谣: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钱总是会收的。商家不管了,什么时候货物和贿赂才会停止?

唐懿宗王朝的这些宰相毫无大臣作风,加剧了唐朝的统治危机。

懿宗是一位极其虚荣、爱立功的皇帝,这一点从他的爵位中大量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称号是为了显示功德。每当皇帝赐封时,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向全国发布圣旨,同时还要进行大赦。咸通三年正月,大臣们册封懿宗为“睿文皇帝武明德之人”,但他觉得仍不满意。光孝皇帝,大圣。唐朝皇帝中,高祖和太宗在世时都没有​​封号。此后,给皇帝的爵位基本上都是4、6个字,有的高达8、10个字。玄宗曾给自己封号“开元天地宝藏、圣文、神武、孝道、悟道皇帝”十四字封号,还给历代祖先加封号。后来武宗还有十四字封号:人生、文武、章天、成功、神、神、明道、大萧帝。肃宗在位期间,官员加了“乾元帝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的称号,但他在元二年(761年)9月21日下旨,取消了“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十个字的称号只叫“皇帝”。后来宪宗的称号也是10个字:元和圣文帝神武法天道。可见,懿宗的封号字数几乎可以追上玄宗和武宗,但无论从政治成就还是治理技巧上来说,别说他与玄宗不在一个档次上,就连武宗也无法比拟。和他比较。

欢迎来到佛骨

唐武宗灭佛后,佛教势力遭受沉重打击。玄宗即位后,寺庙相继得到修复。懿宗时期,佛教势力再次迅速发展。他沉迷其中,修建佛寺,制作许多佛像,布施金钱无数。在懿宗的倡导下,大型法会和道观空前繁荣,长安佛寺中开始响起颂扬真菩萨的诵经诵经声。对佛经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是刻于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卷轴,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教的《陀罗尼经咒》。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抱真菩萨”和“十二环金花二轮锡杖”,也是咸通时期制作的精美文物。懿宗尊崇尼宗的高潮,是继宪宗——法门寺迎佛骨之后举行的又一大型佛教祭祀活动。

咸通十四年(873年)三月,懿宗下旨安排接收佛骨,立即引来群臣谏言。大臣们一致的理由是此举浪费人力财力,而且根据唐宪宗供奉佛骨后暴毙的经历,他们都认为此举是不祥之兆。懿宗对此充耳不闻。他对大臣们说:“如果我能活着见到佛骨,我即使死了也无怨无悔!”这次迎佛骨的规模比宪宗时期还要大。一点也没有少。从京师到法门寺一路上,皇军军战绵延数十里。场面远比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还要壮观。 4月8日,佛骨舍利被迎进京城。在宫中供奉三天后,懿宗准许将其送往京城寺庙,供百姓瞻仰。虔诚的信徒会毫不犹豫地点燃双臂或在头顶烧香祭祀。有钱的人家会举行法会,花费巨资。甚至会以水银为池,以金玉为树,招纳高僧大德,请戏班载歌载舞。宰相以下朝廷数百名官员也竞相捐献黄金帛,数量相当可观。佛骨的供奉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熹宗即位后,佛骨才被归还法门寺。

一宗如此毅然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人民祈福”。事实上,他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祝福,为了“神圣的长寿和永恒的春天”。为自己祈祷平安。讽刺的是,佛陀的真身舍利并没有给这个叛逆的皇帝带来祝福。

重病去世

佛骨被迎进京城后,唐懿宗又病重了。 7月16日,懿宗已经“病重”,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难怪旧时有史家评价:“佛骨刚入门,龙已泣于旷野。[2]”这就是说,懿宗迎的佛骨刚刚入门,龙已在荒野中哭泣。载着他灵柩的殡仪车已经陪着他。人们的哭声传到了墓地。

咸通十四年(873年)7月19日,41岁的唐懿宗结束了咸宁殿的奢靡奢华的生活,葬于建陵(位于今陕西富平)。

大中之治之后,唐懿宗、唐僖宗都是著名的无能皇帝,让唐朝的局势每况愈下。乾符五年(878年),黄巢之乱爆发。黄巢用运动战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宦官管理的皇军也损失惨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们继续争夺权力。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去世,其弟唐昭宗继位。朱温、李克用成为晚唐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宫廷中建立了不同的派别。在朱全忠的支持下,丞相派获胜,朱全忠进宫处决了所有太监。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将其杀于后宫。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铲除朝廷官员。其中三十人死在白马驿,尸体被扔进黄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邮灾。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迫唐哀帝李洙退位,改国号梁,即梁太祖,改元为开平,定都开封。唐朝灭亡,建国290年。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