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石亭之战的过程及结局简介

石亭之战的过程及结局简介

日期:2023-10-08 19:14

曹休,字文烈,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是曹操的儿子,被视为自己的儿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有兴趣的朋友告诉我,我们一起来看看。

  曹休起兵攻打董卓时投奔曹操,被誉为“千里马”。曹操视他为亲儿子,对他十分信任,让他统领曹军精锐部队虎豹骑。

  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了张飞的计谋,击败了乌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败吴军。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命曹休、镇军将军陈群、中军将军曹真、府军将军司马懿协助政务。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曹休被封为长平侯。当时,吴将沉德驻守宛城。曹休大败,杀沉德,降吴将韩宗、翟旦等。升任大司马,出任曹魏军队最高统帅兼扬州刺史。

  公元228年,孙权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厉以假降诱敌的方式致函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反叛。吴又归魏,请曹休出兵应战。

  接到消息后,曹休果然上当,亲自率领十万步骑兵前往宛城(今安徽省潜山县)迎接假装投降的吴将周厉。

  同时,魏明帝命司马懿去江陵,贾逵去东莞。三军同时进军,伺机攻吴。

  八月,孙权驻扎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河入河处),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浣、全琮分别为左右都督,各率领三万大军攻打曹休。

  朱浣对孙权说:“曹休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不是因为他勇猛多智。现在他与我们交战,必败,败后逃亡。”他逃走,肯定会经过有岩石和拖车的地方,这两条路非常危险,而且很狭窄,如果万兵能用柴火切断道路,那么他的部下就可以全部被俘,连曹休都可以被俘虏。生擒,请用我兵断路,若有神力,使曹休自动投降,我们可乘胜长驱,攻占寿春,得淮南,进一步威胁许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容错过!”

  孙权听后犹豫不决,再次询问陆逊,但陆逊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所以孙权没有批准这个擒拿曹休的好方案。

  曹休到了宛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但他没有听琅邪太守孙礼的劝告,不要单独深入。而是利用兵力众多的优势,继续带兵前往石亭(今安徽桐城)。 ,意图与东吴开战。

  于是,爆发了不亚于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石亭之战”。

  陆逊亲自指挥军队中路,命朱浣、全琮为左右两翼。兵分三路,在石亭伏击曹休。曹休毫无防备,初战不利,仓皇撤退。

  曹休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毗邻河流。在他仓促撤退的过程中,他的行军受到阻碍,速度非常缓慢。吴军紧追不舍,魏军却不愿出战。万人被杀,兵器、车马无数被遗弃。

  曹休突围至甲市时,再次遭遇孙权的埋伏。曹军无路可退,被士兵追击。他们惊慌失措,纷纷逃走,曹休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就在这关键时刻,幸亏一直与曹休不和的贾逵出手相救。

  曹休和贾逵一直不和。黄初时,魏文帝曹丕欲赐符节给贾逵,曹休干涉说:“贾逵性情刚强,一向瞧不起将领,这样的人不能为将军。”一党总司令。”曹丕遂放弃了重用贾逵的想法。

  此时,身在东莞的贾逵并没有发现吴军。他猜想,吴军一定已经聚集在宛城,曹休与吴军交战,必败无疑。贾逵与曹休虽然不和,但贾逵面临着强敌,于是贾逵抛弃了过去的恩怨,命部水陆进军。他们行军200里,到达甲市,到处插旗,敲响战鼓。

  吴军以为魏军救援军已经到来,赶紧撤离战场。贾逵安全救出曹休后,为饥饿的曹休军提供粮食和军需。

  然而,让贾逵没想到的是,被救出来后,曹休抱怨贾逵救援速度慢,当场斥责贾逵,并以大司马的名义命令豫州刺史贾逵,帮他捡起废弃的仪仗、铠甲等

  贾逵觉得自己心里没有什么愧疚,就对曹休说:“我是为国家做豫州刺史,不会来帮你的。” (《三国志·魏书十五·贾逵传》)

  贾逵顶撞曹休后,独自率军返回豫州,留下震惊的曹休一人,气愤不已。

  后来,曹休回到洛阳写了一封道歉信。不久,他因愤怒引起背痛而死。他大约 50 岁。

  石亭之战,魏国出动大军,却兵败将帅,曹休不久也病逝。直到24年后的252年,魏国才发动了另一次大规模的伐吴——东兴之战。

  石亭之战一年后,即公元229年,孙权最后称帝,建立魏、蜀、吴三国。

关灯